伥鬼跳梁久,群雄结构牢。
天机不可料,世网若为逃。
白骨丁男尽,黄金甲第高。
阊门隔九虎,休续楚臣骚。
拼音
chāng guǐ tiào liáng jiǔ,qún xióng jié gòu láo。
tiān jī bù kě liào,shì wǎng ruò wéi táo。
bái gǔ dīng nán jìn,huáng jīn jiǎ dì gāo。
chāng mén gé jiǔ hǔ,xiū xù chǔ chén sāo。
注释
- 伥鬼:传说中被虎咬死后助虎为虐的鬼
- 跳梁:猖狂作乱
- 结构:勾结联合
- 天机:天意
- 世网:世俗的罗网
- 丁男:成年男子
- 甲第:豪门宅第
- 阊门:天门
- 九虎:比喻权贵
- 楚臣骚:指屈原《离骚》
译文
助纣为虐的奸佞小人猖狂已久,割据一方的豪强势力根深蒂固。
天意难测难以预料,世俗的罗网又能逃向何处。
战场上青壮男儿已化作累累白骨,豪门宅第却愈发金碧辉煌。
天门被权贵把守如同九重虎穴,何必再效仿屈原续写那忧愤的离骚。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初期(约1234年)。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朝遗民,亲眼目睹了战乱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惨状。诗中抒发了对乱世奸佞当道的愤懑,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的社会现实,展现了遗民诗人的忧患意识。
赏析
- 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
“伥鬼”、”群雄”等意象直指乱世奸佞,展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 - 对比手法的强烈效果
“白骨”与”黄金”的鲜明对比,凸显了战乱中尖锐的社会矛盾。 - 典故运用的自然贴切
“楚臣骚”的用典,既表达愤懑又暗示不妥协的态度。 - 语言风格的沉郁激愤
全诗语言凝重而充满张力,体现了元好问乱世诗歌的典型风格。 - 情感表达的层次分明
从愤世到无奈再到决绝,情感层层递进,震撼人心。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亡国之痛。”
- 明代胡应麟《诗薮》:”‘白骨丁男尽’一联,写尽乱世之惨,已具史诗气象。”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休续楚臣骚’,悲愤至极而转为决绝,最是遗山本色。”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气骨自高,此篇尤见其血性。”
- 现代学者缪钺指出:”此诗将个人遭遇与时代悲剧相融合,是研究金元之际社会变迁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