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拼音
luàn shí tōng qiáo jìng,zhòng gāng yōng shù chéng。
shān chuān dài chún pǔ,jī quǎn jiàn shēng píng。
yǔ làn shā réng ruǎn,qiū piān qì zì qīng。
nián nián bì yíng mǎ,jǐ xiàng cǐ zhōng xíng。
注释
- 阳兴砦:地名,今属山西
- 樵径:砍柴人走的小路
- 重冈:重叠的山冈
- 戍城:边防城堡
- 淳朴:淳厚朴实
- 升平:太平
- 雨烂:雨水浸泡
- 营马:军营战马
- 几向:几次前往
译文
乱石堆中樵夫踩出的小路蜿蜒曲折,层叠的山冈环抱着边防城堡。
这里的山川带着淳朴的气息,鸡鸣犬吠中可见太平景象。
雨水浸泡后的沙土依然柔软,秋日里空气格外清新。
年年为躲避军营战马而辗转,不知多少次来到这方净土。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末元初战乱时期,当时元好问为避战乱辗转于山西一带。诗中描写了阳兴砦远离战火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文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普遍心态。
赏析
- 和平景象的生动描绘
“鸡犬见升平”等句,展现了战乱中难得一见的太平图景。 -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避营马”与”此中行”的对比,凸显了阳兴砦的宁静可贵。 - 自然描写的清新明快
“雨烂沙仍软”等句,语言清新,意境明朗。 - 情感表达的含蓄深沉
表面写景,实则抒发了对和平的渴望,含蓄而深刻。 - 语言风格的质朴自然
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意境深远,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清新自然,最见其向往太平之心。”
- 明代胡应麟《诗薮》:”‘山川带淳朴’一联,已具王孟田园风味。”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几向此中行’,语淡情深,最是动人。”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通过一方净土反映乱世文人的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