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仙台夜饮

元好问

永夜留欢席,高怀远市尘。
月凉衣有露,风细酒生鳞。
乡社情亲旧,仙台姓字新。
殷勤诗卷在,长记坐中人。

拼音

yǒng yè liú huān xí,gāo huái yuǎn shì chén。
yuè liáng yī yǒu lù,fēng xì jiǔ shēng lín。
xiāng shè qíng qīn jiù,xiān tái xìng zì xīn。
yīn qín shī juàn zài,cháng jì zuò zhōng rén。

注释

  1. 聚仙台:地名,具体不详
  2. 永夜:长夜
  3. 高怀:高尚的情怀
  4. 市尘:世俗的喧嚣
  5. 酒生鳞:形容微风拂过酒面泛起波纹
  6. 乡社:乡村的社集
  7. 仙台:指聚仙台
  8. 姓字新:新结识的朋友
  9. 殷勤:情意深厚
  10. 坐中人:同席的友人

译文

长夜漫漫我们仍留在欢宴的席间,高尚的情怀远离了世俗的喧嚣。
月色清凉衣上沾了夜露,微风轻拂酒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与乡亲故旧重叙往日情谊,在聚仙台又结识了新的朋友。
这饱含深情的诗卷留存至今,让我永远记得当年同席的友人。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末元初,当时元好问在聚仙台与友人夜饮。诗中既描写了夜饮的雅致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乱世中文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普遍心态,展现了元好问作为文人的高雅情怀。

赏析

  1. 雅集情趣的生动再现
    “月凉衣有露”、”风细酒生鳞”等句,细腻描绘了文人雅集的高雅氛围。
  2. 情感表达的层次分明
    从”乡社情亲旧”的怀旧,到”仙台姓字新”的欣喜,情感自然流转。
  3. 意象选择的清新雅致
    “月露”、”酒鳞”等意象,既写实景又营造出超脱尘俗的意境。
  4. 语言风格的清丽流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谐,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艺术特色。
  5. 友情怀念的真挚表达
    结句”长记坐中人”,简朴而深情,凸显了对友情的珍视。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清丽脱俗,最见其雅集之趣。”
  2. 明代胡应麟《诗薮》:”‘风细酒生鳞’五字,写景入微,已具盛唐风味。”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长记坐中人’,语淡情深,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乱世中文人雅集的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