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三月十日作

元好问

残梦忘书帙,馀寒殢酒杯。
青铜元懒照,白纻更宽裁。
水际时独往,花边知几回。
殷勤双语燕,应自谢家来。

拼音

cán mèng wàng shū zhì,yú hán tì jiǔ bēi。
qīng tóng yuán lǎn zhào,bái zhù gèng kuān cái。
shuǐ jì shí dú wǎng,huā biān zhī jǐ huí。
yīn qín shuāng yǔ yàn,yīng zì xiè jiā lái。

注释

  1. 庚子:指1240年
  2. 书帙:书卷
  3. 殢:滞留、沉迷
  4. 青铜:铜镜
  5. 白纻:白色麻布衣服
  6. 水际:水边
  7. 双语燕:成双鸣叫的燕子
  8. 谢家:东晋谢安家族,代指高门望族

译文

残存的梦境让我忘却了书卷,春寒未消仍让我贪恋酒杯。
铜镜早已懒得照看,白麻衣衫也裁剪得更加宽松。
时常独自漫步水边,不知在花丛旁徘徊了多少回。
那殷勤对语的燕子,想必是从谢家的旧宅飞来的吧。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第十年(1240年),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朝遗民隐居河南。诗中描写了诗人春日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1. 闲适生活的真实写照
    “忘书帙”、”殢酒杯”等细节,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散状态。
  2. 今昔对比的巧妙构思
    “双语燕”与”谢家”的联想,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3. 意象选择的清新雅致
    “水际”、”花边”等意象,营造出春日闲适的氛围。
  4. 情感表达的含蓄深沉
    表面写闲适生活,实则隐含对故国的思念,含蓄而深刻。
  5. 语言风格的简淡自然
    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意蕴深远,体现了元好问晚年诗歌的特色。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语淡情深,最见其隐逸之趣。”
  2. 明代胡应麟《诗薮》:”‘殷勤双语燕’一联,含蓄不尽,已得唐人三昧。”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应自谢家来’,寄托遥深,最是耐人寻味。”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晚年诗愈简愈妙,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遗民文人复杂的心境,是研究金元之际文化转型的重要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