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诗人李长源故居

元好问

楚些招魂自往年,明珠真见抵深渊。
巨鳌有铒虽堪钓,怒虎无情可重编。
千丈豪气天也妒,七言诗好世空传。
伤心鹦鹉洲边泪,却望西山一泫然。

拼音

chǔ xiē zhāo hún zì wǎng nián,míng zhū zhēn jiàn dǐ shēn yuān。
jù áo yǒu ěr suī kān diào,nù hǔ wú qíng kě zhòng biān。
qiān zhàng háo qì tiān yě dù,qī yán shī hǎo shì kōng chuán。
shāng xīn yīng wǔ zhōu biān lèi,què wàng xī shān yī xuàn rán。

注释

  1. 李长源:金代诗人李汾,字长源
  2. 楚些:《楚辞·招魂》体,代指招魂
  3. 明珠:喻李长源的才华
  4. 深渊:指李长源投水自尽
  5. 巨鳌:大龟,喻权贵
  6. 怒虎:喻险恶世道
  7. 鹦鹉洲:用祢衡典故,喻才士被害
  8. 西山: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处
  9. 泫然:流泪貌

译文

用楚辞招魂已过了多年,明珠般的才华终究沉入深渊。
巨鳌虽可用香饵垂钓,暴怒的老虎却难以驯服。
千丈豪情连上天都嫉妒,七言诗再好也只在世间空传。
伤心如当年鹦鹉洲边的泪水,回望西山不禁潸然泪下。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40年),当时元好问路过已故友人李长源(李汾)的故居。李汾因得罪权贵投水自尽,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悼念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文人的悲惨遭遇。

赏析

  1. 悼亡之情的深沉表达
    “楚些招魂”、”明珠沉渊”等意象,深切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哀思。
  2. 现实批判的强烈力度
    “巨鳌可钓”、”怒虎难驯”等句,暗喻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
  3. 典故运用的贴切自然
    “鹦鹉洲”、”西山”等典故,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悲愤。
  4. 语言风格的沉郁悲怆
    全诗语言凝重悲凉,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5. 历史价值的独特体现
    诗中反映了金元之际文人的悲惨命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其悼友之痛。”
  2. 明代胡应麟《诗薮》:”‘千丈豪气天也妒’一联,写尽才士不遇之悲,已具史诗气象。”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却望西山一泫然’,悲慨淋漓,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5. 现代学者缪钺指出:”此诗是研究金元之际文人命运的重要文献,展现了遗民文人的精神创伤。”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