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程女

元好问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拼音

yún zhāi xī xī yǎn shuāng hán,bié jiǔ qīng dēng yǔ yè lán。
shēng nǚ biàn zhī liáo jì tuō,zhōng nián yóu jué gǎn bēi huān。
sōng jiān xiǎo cǎo zāi péi wěn,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qì zhì nán。
míng rì gōu shān dōng pàn lù,yě fū huái bào ruò wéi kuān?

注释

  1. 程女:元好问女儿,名程
  2. 芸斋:书斋
  3. 淅淅:风声
  4. 夜阑:夜深
  5. 寄托:情感依托
  6. 松间小草:喻女儿
  7. 掌上明珠:喻珍爱的女儿
  8. 缑山:在今河南偃师
  9. 野夫:诗人自指

译文

书斋外寒风淅淅透着霜气,青灯下饮着离别酒谈到夜深。
生下女儿便知是情感寄托,人到中年更觉悲欢交集。
松林间的小草已栽培稳当,掌上明珠又怎忍心抛下?
明日缑山东边的路上,我这山野之人的胸怀如何能宽解?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40年),当时元好问因故需与女儿分别。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女儿的不舍和深沉的父爱,反映了乱世中亲人离散的痛苦,展现了元好问作为父亲的柔情一面。

赏析

  1. 父爱亲情的真挚表达
    “掌上明珠”、”松间小草”等比喻,深切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护。
  2. 离别场景的生动刻画
    “芸斋寒霜”、”青灯夜语”等意象,营造出凄清的离别氛围。
  3. 情感变化的自然流露
    从”聊寄托”到”感悲欢”,再到”弃掷难”,情感层层递进。
  4. 语言风格的质朴深沉
    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蕴含深沉情感,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5. 乱世背景的含蓄反映
    “野夫怀抱”的感慨,隐含着对乱世漂泊的无奈。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其骨肉之情。”
  2. 明代胡应麟《诗薮》:”‘掌上明珠弃掷难’七字,写尽天下父母心。”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野夫怀抱若为宽’,悲慨淋漓,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乱世中亲情的珍贵,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