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

元好问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拼音

sì hǎi yú jīn zhèng yī jiā,shēng mín hé chù bù sāng má。
zhòng guān dú jū qiān xún lǐng,shēn xià yóu fēi liù chū huā。
yún àn bái yáng lián mǎ yì,tiān wéi qīng zhǒng miǎo lóng shā。
píng gāo diào gǔ qíng wú jìn,kōng duì xī fēng shǔ qù yā。

注释

  1. 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
  2. 四海一家:指天下统一
  3. 桑麻:农事
  4. 重关:险要的关隘
  5. 六出花:雪花
  6. 马邑:今山西朔州
  7. 青冢:王昭君墓
  8. 龙沙:塞外沙漠
  9. 去鸦:飞走的乌鸦

译文

如今天下已然一统,百姓何处不在耕种劳作?
雄伟的关隘独踞千丈山岭,盛夏时节竟还飘着雪花。
阴云笼罩着连接马邑的白杨林,苍天环绕着青冢远接塞外龙沙。
登高怀古情思无限,徒然对着西风数点飞过的寒鸦。

背景

此诗作于蒙古统一北方后的时期(约1240年),当时元好问游历雁门关。诗中既描写了塞外的独特风光,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文人对天下统一的复杂感受。

赏析

  1. 塞外风光的生动描绘
    “深夏飞雪”、”云暗白杨”等句,展现了雁门关外的独特景象。
  2. 历史感慨的深沉表达
    “凭高吊古”的抒怀,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3. 意象选择的雄浑苍凉
    “千寻岭”、”龙沙”等意象,营造出塞外雄浑苍凉的氛围。
  4. 语言风格的简练凝重
    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5. 时代特征的独特反映
    “四海一家”的表述,反映了诗人对天下统一的复杂态度。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雄浑苍凉,最见其边塞之风。”
  2. 明代胡应麟《诗薮》:”‘深夏犹飞六出花’七字,写尽塞外奇景。”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空对西风数去鸦’,含蓄不尽,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元好问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