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陂醉归即事

元好问

多生曾得江湖乐,每见陂塘觉眼明。
诗酒共寻前日约,风阴新自夜来晴。
春波澹澹沙鸟没,野色荒荒烟树平。
醉踏扁舟浩歌起,不须红袖出重城。

拼音

duō shēng céng dé jiāng hú lè,měi jiàn bēi táng jué yǎn míng。
shī jiǔ gòng xún qián rì yuē,fēng yīn xīn zì yè lái qíng。
chūn bō dàn dàn shā niǎo mò,yě sè huāng huāng yān shù píng。
zuì tà piān zhōu hào gē qǐ,bù xū hóng xiù chū zhòng chéng。

注释

  1. 仆射陂:在今河南开封
  2. 江湖乐:隐逸之乐
  3. 陂塘:池塘
  4. 前日约:旧日约定
  5. 风阴:风云
  6. 澹澹:水波荡漾貌
  7. 荒荒:苍茫
  8. 红袖:指歌妓
  9. 重城:内城

译文

平生最爱江湖隐逸之乐,每次见到池塘便觉眼明心亮。
与友人共践诗酒前约,阴云散去自昨夜转晴。
春水微澜沙鸥隐没,原野苍茫烟树齐平。
醉中踏上小舟放声高歌,何须歌妓出城相迎。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流寓河南。诗中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仆射陂饮酒醉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精神追求。

赏析

  1. 隐逸情怀的真挚表达
    “江湖乐”、”陂塘明”等语,直抒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
    “春波澹澹”、”野色荒荒”等句,展现了春日原野的苍茫景象。
  3. 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诗酒前约”、”醉踏扁舟”等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真性情。
  4.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远,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艺术特色。
  5. 精神追求的真实反映
    “不须红袖”的表述,展现了诗人高洁的精神境界。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清丽脱俗,最见其隐逸之趣。”
  2. 明代胡应麟《诗薮》:”‘春波澹澹沙鸟没’一联,写景入神,已具王孟风味。”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不须红袖出重城’,高洁自持,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乱世中难得的闲适时刻,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