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拼音

gū tíng tū wù chā fēi liú,qì yā yuán lóng bǎi chǐ lóu。
wàn lǐ fēng tāo jiē yíng hǎi,qiān nián háo jié zhuàng shān qiū。
shū xīng dàn yuè yú lóng yè,lǎo mù qīng shuāng hóng yàn qiū。
yǐ jiàn cháng gē yī bēi jiǔ,fú yún xī běi shì shén zhōu。

注释

  1. 横波亭:亭名,在今江苏连云港
  2. 青口帅:指镇守青口的将领
  3. 突兀:高耸
  4. 飞流:湍急的水流
  5. 元龙:陈登,东汉名士
  6. 百尺楼:喻高楼
  7. 瀛海:大海
  8. 鱼龙夜:指秋夜
  9. 老木:古树
  10. 神州:指中原

译文

孤傲的横波亭巍然矗立在激流之畔,气势恢宏足以压倒陈元龙的百尺高楼。
眼前万里波涛连接着浩瀚东海,千年来的英雄豪杰曾在此地留下不朽传说。
疏星淡月的夜晚,鱼龙在水中潜跃;老树披霜的秋日,鸿雁在空中南飞。
我倚着长剑高歌,饮下一杯浊酒,望向西北浮云深处——那里是我魂牵梦萦的中原故土啊!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游历至江苏连云港青口。诗中通过对横波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豪杰的追慕,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家国情怀,展现了元好问诗歌雄浑悲壮的风格。

赏析

  1. 雄浑意境的精心营造
    “孤亭插流”、”气压高楼”等句,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2. 历史情怀的深沉表达
    “千年豪杰”的追慕,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 景物描写的层次分明
    从”风涛接海”到”星月鱼龙”,空间由远及近,时间由昼至夜。
  4. 家国情怀的真挚抒发
    “浮云西北”的遥望,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故国之思。
  5. 语言风格的豪放悲壮
    全诗语言雄浑有力,情感悲壮,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气象雄浑,最见其豪杰之思。”
  2. 明代胡应麟《诗薮》:”‘万里风涛接瀛海’一联,雄浑壮阔,已具盛唐气象。”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浮云西北是神州’,悲慨淋漓,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元好问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相融合的艺术成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