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销沈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匆匆无酒杯。
拼音
yǐng shàng fēng yān tiān dì huí,yǐng tíng gū shǎng yì yōu zāi。
chūn fēng bì shuǐ shuāng ōu jìng,luò rì qīng shān wàn mǎ lái。
shèng gài xiāo chén jǐ jīn xī,zhōng nián dēng lǎn zú bēi āi。
yuǎn yóu nǐ xù sāo rén fù,suǒ xī cōng cōng wú jiǔ bēi。
注释
- 颍亭:在今河南登封颍水畔
- 风烟:风云烟雾
- 天地回:天地运转
- 胜概:美景
- 销沉:消失
- 骚人赋:指屈原《离骚》
- 匆匆:匆忙
译文
颍水畔风云变幻见证天地轮回,独自在颍亭赏景倒也悠闲自在。
春风拂过碧水,一双鸥鸟静静栖息;落日映照青山,如万马奔腾般壮阔。
往昔的胜景几经沉浮变迁,人到中年登临此处倍感悲哀。
本想效仿屈原写下远游诗赋,只可惜行色匆匆未备酒樽助兴。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流寓河南登封。诗中描写了颍亭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悲叹,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 壮阔意境的精心营造
“万马来”的比喻,生动展现了落日青山的雄浑气势。 - 时空感慨的深沉表达
“几今昔”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 情感抒发的层次分明
从”孤赏悠哉”的闲适到”足悲哀”的感伤,情感自然流转。 - 典故运用的自然贴切
“骚人赋”的用典,含蓄表达了诗人的忧思情怀。 - 语言风格的雄浑沉郁
全诗语言雄浑而情感沉郁,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雄浑悲慨,最见其登临之思。”
- 明代胡应麟《诗薮》:”‘落日青山万马来’七字,写景入神,已得少陵笔意。”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所惜匆匆无酒杯’,含蓄不尽,最是耐人寻味。”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元好问将个人感慨与历史思考相融合的艺术成就。”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