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班班浥曙烟,平林簇簇点晴川。
清明寒食连三月,颍水崧山又一年。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平生最有登临兴,百感中来只慨然。
拼音
xiǎo yǔ bān bān yì shǔ yān,píng lín cù cù diǎn qíng chuān。
qīng míng hán shí lián sān yuè,yǐng shuǐ sōng shān yòu yī nián。
lè shì jiàn suí huā gòng jiǎn,guī xīn cháng yǔ yàn xiāng xiān。
píng shēng zuì yǒu dēng lín xìng,bǎi gǎn zhōng lái zhǐ kǎi rán。
注释
- 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一日
- 斑斑:雨点细密貌
- 浥:沾湿
- 曙烟:晨雾
-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 簇簇:丛聚貌
- 颍水:在今河南登封
- 嵩山:五岳之一
- 归心:思归之心
- 慨然:感慨貌
译文
细雨斑斑打湿了晨雾,平原上的树林点缀着晴朗的河川。
清明寒食接连着阳春三月,颍水嵩山间又度过了一年。
欢愉之事随着春花一同消减,思归之心总比北归的鸿雁更早涌现。
平生最爱登高望远的情致,此刻百感交集却只剩无限慨叹。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隐居嵩山。诗中描写了寒食时节的山水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 节令景色的细腻描绘
“小雨斑斑”、”平林簇簇”等句,生动展现了寒食时节的山水画卷。 - 时间意识的强烈表达
“又一年”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受。 - 情感抒发的层次分明
从”乐事减”到”归心先”,再到”百感慨然”,情感层层深入。 -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远,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艺术特色。 - 历史背景的含蓄反映
“百感慨然”的结语,隐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清丽自然,最见其节令之思。”
- 明代胡应麟《诗薮》:”‘乐事随花共减’一联,写尽中年况味,已得老杜神髓。”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百感中来只慨然’,含蓄不尽,最是耐人寻味。”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元好问将个人感受与历史思考相融合的艺术成就。”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