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处

元好问

虎掷龙挐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一时豪杰多行阵,万古山河自壁门。
原野犹应厌膏血,风云长遣动心魂。
成名竖子知谁谓?拟唤狂生与细论。

拼音

hǔ zhì lóng ná bù liǎng cún,dāng nián céng cǐ dǔ qián kūn。
yī shí háo jié jiē xíng zhèn,wàn gǔ shān hé zì bì mén。
yuán yě yóu yīng yàn gāo xuè,fēng yún cháng qiǎn dòng xīn hún。
chéng míng shù zǐ zhī shuí wèi?nǐ huàn kuáng shēng yǔ xì lùn。

注释

  1. 楚汉战处:楚汉相争的古战场
  2. 钦叔:元好问友人李献能
  3. 虎掷龙挐:形容激烈搏斗
  4. 赌乾坤:争夺天下
  5. 行阵:军阵
  6. 壁门:营门
  7. 膏血:鲜血
  8. 竖子:小子,轻蔑语
  9. 狂生:诗人自指

译文

龙争虎斗势不两立,当年曾在此地争夺天下。
一时多少豪杰列阵厮杀,万古山河依旧矗立如营门。
原野想必已厌倦浸透鲜血,风云变幻至今仍震撼人心。
那些侥幸成名的小子算什么东西?真想叫来我这狂生细细辩论。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初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与友人李献能同游楚汉古战场。诗中通过对古战场的凭吊,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历史观和现实态度。

赏析

  1. 历史场景的恢弘再现
    “虎掷龙挐”、”赌乾坤”等语,生动再现了楚汉之战的宏大场面。
  2. 时空对比的强烈效果
    “一时豪杰”与”万古山河”的对比,凸显了历史的沧桑感。
  3. 批判意识的鲜明表达
    “成名竖子”的质问,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4. 语言风格的雄浑豪放
    全诗语言雄浑有力,气势磅礴,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5. 思想价值的深刻体现
    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气吞山河,最见其史家眼光。”
  2. 明代胡应麟《诗薮》:”‘一时豪杰皆行阵’一联,雄浑悲壮,已具老杜风骨。”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拟唤狂生细论’,傲兀不羁,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5. 现代学者陈寅恪指出:”此诗体现了元好问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是研究其历史观的重要文献。”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