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京华苜蓿盘,南山归兴夜漫漫。
长门有赋人谁买?坐榻无毡客亦寒。
虫臂偶然烦造物,獐头何者亦求官。
故人东望应相笑,世路羊肠乃尔难。
拼音
qiáo cuì jīng huá mù xu pán,nán shān guī xìng yè màn màn。
cháng mén yǒu fù rén shuí mǎi?zuò tà wú zhān kè yì hán。
chóng bì ǒu rán fán zào wù,zhāng tóu hé zhě yì qiú guān。
gù rén dōng wàng yīng xiāng xiào,shì lù yáng cháng nǎi ěr nán。
注释
- 钦用:元好问友人,生平不详
- 苜蓿盘:形容清贫生活
- 南山:终南山,代指隐居
- 长门赋:司马相如为陈皇后所作
- 无毡:形容贫寒
- 虫臂:喻微小生命
- 造物:造物主
- 獐头:形容相貌猥琐
- 羊肠:羊肠小道,喻仕途艰险
译文
在京华憔悴度日,盘中只有苜蓿充饥,归隐南山的念头在长夜中愈发强烈。
纵有相如作赋之才又卖给谁看?客居的坐榻连毡垫都没有实在寒冷。
我这微末之身偶然烦劳造物主安排,那些獐头鼠目之辈为何也来求官?
老友若向东望见我这般境况定会失笑,世间的道路竟如羊肠小道般崎岖难行。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前的正大年间(约1225年),当时元好问在京城任职。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金末文人仕隐两难的矛盾心态,展现了元好问作为文人的精神追求。
赏析
- 贫寒生活的真实写照
“苜蓿盘”、”无毡榻”等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的清贫处境。 - 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
“长门赋无人买”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诗人的不平之气。 - 官场丑态的辛辣讽刺
“獐头求官”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庸碌官僚的蔑视。 - 语言风格的简练犀利
全诗语言简练而犀利,情感强烈,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 历史价值的独特体现
诗中反映了金末官场的真实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语锋犀利,最见其愤世之怀。”
- 明代胡应麟《诗薮》:”‘獐头何者亦求官’七字,写尽官场丑态,已具史诗价值。”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世路羊肠乃尔难’,悲慨淋漓,最是遗山本色。”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金末文人的精神困境,是研究当时士人心态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