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拼音
mù fǔ wén shū niǎo yǔ qīng,bì qiú léi mǎ yuè sān gēng。
wèi néng miǎn sú sī zì xiào,qǐ bù huái guī guān yǒu chéng。
shí lǐ bēi táng chūn yā nào,yī chuān sāng zhè wǎn yān píng。
cǐ shēng zhǐ hé tián jiān lǎo,shuí qiǎn chūn guān shí xìng míng。
注释
- 被檄:接到征召文书
- 邓州:今河南邓州
- 幕府:军政衙门
- 鸟羽轻:形容文书紧急
- 敝裘:破旧皮衣
- 羸马:瘦弱的马
- 免俗:超脱世俗
- 怀归:思归
- 陂塘:池塘
- 春官:礼部官员,指朝廷
译文
幕府的紧急文书如鸟羽般飞来,披着破裘骑着瘦马赶路到三更天。
未能免俗出仕暗自觉得可笑,岂是不想归隐只是官命在身。
十里池塘中春鸭喧闹,满川桑柘树在晚烟中静立。
我这一生本该终老田间,是谁让朝廷知道了我的姓名?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前的正大年间(约1225年),当时元好问被紧急征召赴邓州幕府任职。诗中描写了诗人星夜赴任的情景,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无奈,反映了金末文人在仕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赏析
- 赴任场景的生动刻画
“敝裘羸马”、”月三更”等句,真实展现了诗人星夜赶路的艰辛。 - 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
“私自笑”与”官有程”的对比,表现了仕隐之间的矛盾。 - 田园意象的巧妙运用
“春鸭闹”、”晚烟平”等意象,反衬出诗人对田园的眷恋。 - 语言风格的简练自然
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清远,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艺术特色。 - 时代特征的含蓄反映
“谁遣春官识姓名”的诘问,隐含着对时局的感慨。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语淡意深,最见其仕隐之思。”
- 明代胡应麟《诗薮》:”‘十里陂塘春鸭闹’一联,写景入神,已具王孟风味。”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谁遣春官识姓名’,含蓄不尽,最是耐人寻味。”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金末文人的精神困境,是研究当时士人心态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