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秋林别业

元好问

茅屋萧萧淅水滨,岂知身属洛阳尘。
一家风雪何年尽,二顷田园入梦频。
高树有巢鸠笑拙,空墙无穴鼠嫌贫。
西南遥望肠堪断,自古虚名只误人。

拼音

máo wū xiāo xiāo xī shuǐ bīn,qǐ zhī shēn shǔ luò yáng chén。
yī jiā fēng xuě hé nián jìn,èr qǐng tián yuán rù mèng pín。
gāo shù yǒu cháo jiū xiào zhuō,kōng qiáng wú xué shǔ xián pín。
xī nán yáo wàng cháng kān duàn,zì gǔ xū míng zhǐ wù rén。

注释

  1. 秋林别业:元好问在河南的别墅
  2. 淅水:今河南淅川
  3. 洛阳尘:指繁华都市
  4. 二顷田:二百亩田
  5. 鸠笑拙:斑鸠笑人笨拙
  6. 鼠嫌贫:老鼠嫌家贫
  7. 西南望:指向故乡方向
  8. 虚名:空虚的名声

译文

淅水边的茅屋在风中萧瑟作响,哪曾想我竟会沾染洛阳的尘嚣。
全家人在这风雪中不知何年是头,故园的两顷田地频频入梦。
高树上的鸠鸟似在嘲笑我的愚拙,空墙里连老鼠都嫌弃这家徒四壁。
向西南遥望故乡肝肠寸断,自古以来虚名只会误人前程。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初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流寓河南,怀念在淅川的旧居。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生活状态和精神困境。

赏析

  1. 现实困境的真实写照
    “风雪无尽”、”鼠嫌贫”等描写,真实展现了诗人的贫困处境。
  2. 思乡之情的深切表达
    “田园入梦”、”西南遥望”等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3. 自我解嘲的艺术处理
    “鸠笑拙”、”鼠嫌贫”的拟人,以幽默方式表达沉重主题。
  4. 人生感悟的深刻揭示
    “虚名误人”的结语,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5. 语言风格的质朴沉痛
    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其身世之悲。”
  2. 明代胡应麟《诗薮》:”‘高树有巢鸠笑拙’一联,写贫入骨,已得老杜神髓。”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自古虚名只误人’,悲慨淋漓,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5. 现代学者缪钺指出:”此诗真实反映了金元之际文人的生活困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史价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