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寥落晓天星,异县相逢觉眼明。
世事且休论向日,酒尊聊喜似承平。
山公倒载群儿笑,焦遂高谈四座惊。
轰醉春风一千日,愁城从此不能兵。
拼音
gù rén liáo luò xiǎo tiān xīng,yì xiàn xiāng féng jué yǎn míng。
shì shì qiě xiū lùn xiàng rì,jiǔ zūn liáo xǐ sì chéng píng。
shān gōng dǎo zǎi qún ér xiào,jiāo suì gāo tán sì zuò jīng。
hōng zuì chūn fēng yī qiān rì,chóu chéng cóng cǐ bù néng bīng。
注释
- 张杜:元好问友人
- 寥落:稀疏
- 晓天星:黎明时的星星
- 向日:往日
- 承平:太平
- 山公:山简,晋代名士
- 倒载:倒戴头巾
- 焦遂:唐代名士
- 轰醉:大醉
- 愁城:指忧愁
译文
老友如晨星般稀疏难觅,他乡重逢顿觉眼前明亮。
且莫再提往日的世事纷扰,举杯共饮仿佛回到太平时光。
学那山简倒戴头巾惹得孩童嬉笑,效法焦遂高谈阔论惊动满座宾朋。
让我们在这春风中痛饮千日,从此愁绪再不能如大军压境般袭来。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与友人张杜在他乡重逢。诗中表达了与故人重逢的喜悦和对往事的释怀,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借酒消愁的普遍心态,展现了元好问旷达洒脱的一面。
赏析
- 故人重逢的真挚喜悦
“觉眼明”的描写,生动表现了久别重逢的欣喜。 - 借酒消愁的旷达情怀
“似承平”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暂时忘却烦恼的心境。 - 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
“山公”、”焦遂”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语言风格的豪放洒脱
全诗语言豪放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 精神解脱的艺术表达
“愁城不能兵”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的努力。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豪放洒脱,最见其真性情。”
- 明代胡应麟《诗薮》:”‘轰醉春风一千日’七字,写尽豪饮之乐,已具太白风味。”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愁城从此不能兵’,新奇精警,最是遗山本色。”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金元之际文人的精神风貌,是研究当时士人生活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