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馀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谩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与细论!
拼音
jiǔ sǐ yú shēng qì xī cún,xiāo tiáo mén xiàng sì huāng cūn。
chūn léi màn shuō jīng pī hù,jiǎo rì hé céng rù fù pén。
jì shuǐ yǒu qíng tiān bié lèi,wú yún wú mèng jì guī hún。
bǎi nián shì shì jiān shēn shì,zūn jiǔ hé rén yǔ xì lùn!
注释
- 坯户:冬眠的虫穴
- 覆盆:倒扣的盆,喻沉冤
- 济水:古水名
- 吴云:吴地的云
- 尊酒:杯酒
译文
九死一生仅存微弱气息,萧条的门巷如同荒废的村落。
说什么春雷能惊醒冬眠的虫豸,明亮的太阳又何曾照进覆盆之下?
济水似有情感为我增添离别之泪,吴地的云却无梦可寄托我的归魂。
百年来家国大事与个人遭遇,如今有谁还能与我饮酒细说!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朝遗民处境艰难。诗中描写了诗人秋夜的孤寂和悲愤,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沉冤难雪的无奈,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 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
“九死馀生”、”门巷萧条”等描写,真实反映了诗人的艰难处境。 - 沉冤难雪的悲愤表达
“皎日覆盆”的比喻,表现了诗人的冤屈和不平。 - 思乡之情的深切抒发
“吴云无梦”的感叹,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孤独境遇的深刻揭示
“尊酒何人”的反问,展现了诗人的孤独。 - 语言风格的沉郁悲怆
全诗语言凝重悲凉,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其身世之悲。”
- 明代胡应麟《诗薮》:”‘皎日何曾入覆盆’七字,写尽沉冤,已具史诗价值。”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尊酒何人与细论’,悲慨自怜,最是动人。”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金元之际文人的精神困境,是研究遗民文学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