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祠

元好问

三仙祠下往来频,憔悴征衫满路尘。
箫鼓未休寒食酒,樵苏时见旧都人。
吹残芳树红仍在,展放平田绿已匀。
西北并州隔千里,几时还我故乡春。

拼音

sān xiān cí xià wǎng lái pín,qiáo cuì zhēng shān mǎn lù chén。
xiāo gǔ wèi xiū hán shí jiǔ,qiáo sū shí jiàn jiù dū rén。
chuī cán fāng shù hóng réng zài,zhǎn fàng píng tián lǜ yǐ yún。
xī běi bīng zhōu gé qiān lǐ,jǐ shí huán wǒ gù xiāng chūn。

注释

  1. 三仙祠:祭祀三位仙人的祠庙
  2. 征衫:旅行的衣服
  3. 樵苏:砍柴割草
  4. 旧都:指汴京
  5. 并州:今山西太原
  6. 寒食:寒食节

译文

在三仙祠下来往频繁,憔悴的衣衫沾满旅途风尘。
寒食节的箫鼓声中酒宴未歇,砍柴人里时见汴京旧都的乡亲。
风吹残了花树却仍有红艳留存,展开的平野已披上均匀的绿装。
西北方的并州远隔千里,何时才能还我故乡的春天?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流寓他乡。诗中描写了寒食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思乡之情,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1. 旅途劳顿的真实写照
    “憔悴征衫”的描写,真实反映了诗人的漂泊状态。
  2. 节日景象的生动描绘
    “箫鼓寒食”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特殊氛围。
  3. 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
    “芳树红仍”、”平田绿匀”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4. 思乡之情的深切表达
    “几时还我故乡春”的诘问,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5.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悠远,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艺术特色。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清丽自然,最见其思乡之切。”
  2. 明代胡应麟《诗薮》:”‘吹残芳树红仍在’一联,写景入微,已具王维风味。”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几时还我故乡春’,情真意切,最是动人。”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元好问将个人感受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艺术成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