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

元好问

眼中时事益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拼音

yǎn zhōng shí shì yì fēn rán,yōng bèi hán chuāng yè bù mián。
gǔ ròu tā xiāng gè yì xiàn,yī guān jīn rì shì hé nián?
kū huái jù yǐ wú duō dì,qiū shuǐ míng wā zì yī tiān。
hé chù qīng shān gé chén tǔ?yī ān wú yù sòng huá diān。

注释

  1. 纷然:纷乱
  2. 衣冠:指士大夫
  3. 枯槐聚蚁:典出《庄子》
  4. 华颠:白头

译文

眼前时局越发纷乱,拥着被子在寒窗下彻夜难眠。
骨肉至亲流落他乡各在一方,如今的士人又处在什么年月?
枯槐上聚集的蚂蚁没有多少地方,秋水中鸣叫的青蛙独占一片天地。
何处青山能与尘世隔绝?我想建一座茅庵来安度晚年。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朝遗民处境艰难。诗中描写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离散的哀伤,表达了隐居避世的愿望,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1. 时局忧虑的真切表达
    “益纷然”、”夜不眠”的描写,真实反映了诗人的忧患意识。
  2. 家人离散的深切哀伤
    “骨肉异县”的叙述,表现了诗人的家庭悲剧。
  3. 自然意象的巧妙运用
    “枯槐聚蚁”、”秋水鸣蛙”的意象,暗示了诗人的处境。
  4. 隐居愿望的明确表达
    “一庵送华颠”的结语,展现了诗人的避世之志。
  5. 语言风格的简练深沉
    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语淡情深,最见其忧世之怀。”
  2. 明代胡应麟《诗薮》:”‘枯槐聚蚁无多地’一联,写景寓意,已得老庄三昧。”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一庵吾欲送华颠’,含蓄不尽,最是耐人寻味。”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金元之际文人的精神困境,是研究遗民心态的重要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