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钦止李兄

元好问

征车南北转秋蓬,关塞相望两秃翁。
衮衮便当随世路,悠悠难复倚天公。
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
尊酒云州古城下,几时携手哭春风。

拼音

zhēng chē nán běi zhuǎn qiū péng,guān sài xiāng wàng liǎng tū wēng。
gǔn gǔn biàn dāng suí shì lù,yōu yōu nán fù yǐ tiān gōng。
tóng tuó jīng jí qiān nián hòu,jīn mǎ yī guān yī mèng zhōng。
zūn jiǔ yún zhōu gǔ chéng xià,jǐ shí xié shǒu kū chūn fēng。

注释

  1. 钦止李兄:元好问友人
  2. 秋蓬:秋天的蓬草
  3. 秃翁:老人
  4. 衮衮:众多
  5. 铜驼荆棘:指亡国之痛
  6. 金马衣冠:指朝廷官员
  7. 云州:今山西大同

译文

你我如同秋日的蓬草,随着南北往来的车马辗转飘零。
如今隔着重重关塞遥遥相望的,只剩下两个白发萧疏的老翁。
世人纷纷随波逐流奔走仕途,我们这些遗老却再难指望上天垂怜。
铜驼埋没在荆棘丛中将是千年后的景象,而金马门前的显贵荣华不过是一场幻梦。
在这云州古城下独自饮酒时,总在想:何时才能与你携手,在春风中一诉衷肠?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与友人李钦止天各一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亡国之痛和身世飘零之悲,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1. 飘零身世的形象比喻
    “秋蓬”的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的漂泊状态。
  2. 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铜驼荆棘”、”金马衣冠”的典故,体现了历史沧桑感。
  3. 友人思念的真挚表达
    “携手哭春风”的想象,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4. 语言风格的沉郁悲怆
    全诗语言凝重悲凉,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5. 历史思考的深沉表达
    诗中隐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其身世之悲。”
  2. 明代胡应麟《诗薮》:”‘铜驼荆棘千年后’一联,写尽兴亡之感,已具史诗气象。”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几时携手哭春风’,悲慨淋漓,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将个人遭遇与时代悲剧相融合,是遗民诗的典范之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