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仲遗墟草棘秋,苍龙双阙记神州。
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逢是楚囚。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
眼中二老风流在,一醉从教万事休。
拼音
wēng zhòng yí xū cǎo jí qiū,cāng lóng shuāng quē jì shén zhōu。
zhǐ zhī zhōng lǎo guī táng tǔ,hū màn xiāng féng shì chǔ qiú。
rì yuè jìn suí tiān běi zhuǎn,gǔ jīn shuí jiàn hǎi xī liú?
yǎn zhōng èr lǎo fēng liú zài,yī zuì cóng jiào wàn shì xiū。
注释
- 镇州:今河北正定
- 文举百一:元好问友人
- 翁仲:石像
- 遗墟:遗址
- 苍龙双阙:宫门
- 唐土:指中原
- 楚囚:俘虏
- 海西流:海水西流,喻不可能之事
译文
石人翁仲的遗迹旁秋草萋萋,那对苍龙阙门还记得昔日的繁华神州。
本以为终老于中原故土,谁知重逢时你我已成异族阶下囚。
日月永远循着天道北行,自古谁曾见过海水西流?
眼前你我二老风骨犹存,不如一醉方休,暂且忘却这世间万般忧愁。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初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被羁押在镇州,与友人相逢。诗中描写了故国遗址的荒凉和诗人被俘的处境,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复杂心情,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 故国遗址的荒凉描绘
“翁仲遗墟”、”草棘秋”的描写,真实展现了亡国后的景象。 - 身世变迁的强烈对比
“归唐土”与”是楚囚”的对比,凸显了命运的转折。 - 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天北转”、”海西流”的比喻,体现了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 借酒消愁的旷达表达
“一醉万事休”的结语,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与释然。 - 语言风格的沉郁雄浑
全诗语言凝重有力,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典型风格。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沉雄悲慨,最见其亡国之痛。”
- 明代胡应麟《诗薮》:”‘日月尽随天北转’一联,气象雄浑,已具盛唐气象。”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一醉从教万事休’,悲慨中见旷达,最是遗山本色。”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 现代学者陈寅恪指出:”此诗是研究金元之际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献,展现了遗民文人的精神世界。”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