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州子城晚望少室

元好问

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拼音

hé wài qīng shān zhǎn wò píng,bīng zhōu gū kè yǐ gāo chéng。
shí nián jiù yǐn pāo hé chù?yī piàn shāng xīn huà bù chéng。
gǔ kǒu mù yún zhī zhèng zhòng,lín shāo cán zhào gù fēn míng。
luò yáng jiàn shuō bīng yóu mǎn,bàn yè bēi gē yì wèi píng。

注释

  1. 怀州:今河南沁阳
  2. 少室:少室山
  3. 卧屏:横展的屏风
  4. 并州:今山西太原
  5. 旧隐:旧日隐居地
  6. 郑重:厚重
  7. 残照:夕阳

译文

黄河对岸的青山如展开的屏风,我这并州来的孤客独倚高城。
十年的隐居生活抛在了何处?满腹伤心事难以描画成形。
山谷口的暮云显得格外凝重,树梢上的残阳依旧清晰分明。
听说洛阳城中仍驻满兵卒,半夜里悲歌一曲心绪难平。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流寓怀州。诗中描写了诗人傍晚眺望少室山的情景,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乱未平的忧虑,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境。

赏析

  1. 山水意境的精心营造
    “青山卧屏”、”暮云残照”的描写,营造出苍茫的暮色氛围。
  2. 隐居生活的深切怀念
    “十年旧隐”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
  3. 战乱未平的深沉忧虑
    “洛阳兵满”的叙述,体现了对时局的关切。
  4. 语言风格的沉郁悲凉
    全诗语言凝重含蓄,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5. 情感抒发的层次分明
    从”孤客倚城”到”半夜悲歌”,情感逐步深入。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其羁旅之愁。”
  2. 明代胡应麟《诗薮》:”‘一片伤心画不成’七字,写尽悲怀,已得老杜神髓。”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半夜悲歌意未平’,悲慨淋漓,最是遗山本色。”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血性。”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金元之际文人的精神世界,是研究遗民文学的重要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