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
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更觉难。
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圞。
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
拼音
hào dàng yún shān zhí běi kàn,líng jīng léi mǎ bù shèng ān。
lǎo lái xíng lù xiān chóu yuǎn,pín lǐ cí jiā gèng jué nán。
yī shàng fēng shā tàn qiáo cuì,mèng zhōng dēng huǒ yì tuán luán。
píng shuí wèi bào dōng zhōu xìn?jīn zài yáng cháng bǎi bā pán。
注释
- 羊肠坂:太行山险道
- 凌兢:战战兢兢
- 羸马:瘦弱的马
- 团圞:团圆
- 东州:指山东
译文
向北眺望云山浩荡连绵,瘦弱的马儿战战兢兢几乎驮不动马鞍。
年老后行路总是先愁路途遥远,贫穷时离家更觉艰难。
衣衫上沾满风沙令人憔悴,梦中常见家中团圆的灯火。
托谁给东州的亲友捎个信?我此刻正在羊肠坂的百转千回间。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流寓他乡,途经太行山险道。诗中描写了行路的艰辛和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生活状态。
赏析
- 旅途艰辛的真实写照
“羸马不胜鞍”、”风沙憔悴”等描写,真实展现了行路的艰难。 - 思乡之情的深切表达
“灯火团圞”的梦境,体现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 老年漂泊的无奈抒发
“老来愁远”、”贫里辞难”的叙述,表现了诗人的无奈。 - 语言风格的简练深沉
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情感深沉,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 地理特征的生动刻画
“羊肠百八盘”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太行山道的险峻。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字字血泪,最见其羁旅之苦。”
- 明代胡应麟《诗薮》:”‘老来行路先愁远’一联,写尽羁愁,已得老杜神髓。”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今在羊肠百八盘’,含蓄不尽,最是耐人寻味。”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金元之际文人的生活困境,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