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谷道中怀昭禅师

元好问

行行汾沁欲分疆,渐喜人声挟两乡。
野谷青山空自绕,金城白塔已相望。
汤翻豆饼银丝滑,油点茶心雪蕊香。
说向阿师应被笑,人生生处果难忘。

拼音

xíng xíng fén qìn yù fēn jiāng,jiàn xǐ rén shēng xié liǎng xiāng。
yě gǔ qīng shān kōng zì rào,jīn chéng bái tǎ yǐ xiāng wàng。
tāng fān dòu bǐng yín sī huá,yóu diǎn chá xīn xuě ruǐ xiāng。
shuō xiàng ā shī yīng bèi xiào,rén shēng shēng chù guǒ nán wàng。

注释

  1. 昭禅师:元好问友人
  2. 汾沁:汾河与沁河
  3. 金城:指坚固的城池
  4. 阿师:对僧人的尊称
  5. 生处:出生地

译文

沿着汾河沁河行走将要分界,渐渐欣喜听到两乡交织的人声。
野谷中的青山徒然环绕,坚固城池的白塔已然在望。
煮沸的豆饼汤泛起银丝般滑腻,点油的茶心散发雪蕊般清香。
若将这些说给昭禅师听定会被笑,人生对故乡的眷恋果然难以忘怀。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蒙古统治时期(约1235年),当时元好问游历山西途中。诗中描写了旅途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友人昭禅师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赏析

  1. 旅途见闻的生动记录
    “汾沁分疆”、”人声两乡”的描写,真实展现了旅途情景。
  2. 自然景观的清新描绘
    “青山自绕”、”白塔相望”的意象,勾勒出优美的山水画卷。
  3. 生活细节的细腻刻画
    “豆饼银丝”、”茶心雪蕊”的细节,表现了诗人的闲适情趣。
  4. 思乡之情的真挚表达
    “生处难忘”的结语,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5.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悠远,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艺术特色。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清丽自然,最见其闲适之趣。”
  2. 明代胡应麟《诗薮》:”‘油点茶心雪蕊香’七字,写物入微,已得王维三昧。”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人生生处果难忘’,情真意切,最是动人。”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诗格高韵远,此篇尤见其真性情。”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展现了元好问将日常生活与精神追求相融合的艺术成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