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梦悠悠信转蓬,藜床殷殷动晨钟。
西风白发三千丈,故国青山一万重。
沙水有情留过雁,乾坤多事泣秋虫。
三间老屋知何处,惭愧云间陆士龙。
拼音
kè mèng yōu yōu xìn zhuǎn péng,lí chuáng yīn yīn dòng chén zhōng。
xī fēng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gù guó qīng shān yī wàn chóng。
shā shuǐ yǒu qíng liú guò yàn,qián kūn duō shì qì qiū chóng。
sān jiān lǎo wū zhī hé chù,cán kuì yún jiān lù shì lóng。
注释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喻漂泊不定
- 藜床:简陋的床榻
- 陆士龙: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此处借指杨飞卿
- 云间:今上海松江一带,陆云故乡
译文
漂泊在外的日子,梦境总是悠长难醒,写给您的书信像蓬草般随风飘转难寻;
躺在简陋的藜木床上,听着远处晨钟一声声敲响。
萧瑟西风中,我的白发仿佛已有三千丈长;
遥望故国方向,重重青山阻隔,何止万重之遥。
沙洲旁的流水似有无限深情,殷勤挽留着过往的鸿雁;
这多灾多难的世道,连秋虫都在低声啜泣。
我那三间老屋如今不知流落何方;
想起您这样云间陆士龙般的才子,真叫我惭愧难当。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1234年后),元好问作为金朝遗民流落他乡时寄给友人杨飞卿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流亡生活的艰辛和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和身世飘零之感。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空间意象:”转蓬”与”青山”形成漂泊与固着的对比
- 数字意象:”三千丈”与”一万重”的夸张强化情感
- 声音意象:”晨钟”与”秋虫”构成听觉氛围
- 历史意象:”陆士龙”典故深化文人情怀
- 艺术手法解析
- 对仗艺术:中间两联工对精妙,”西风”对”故国”,”白发”对”青山”
- 虚实相生:前两联实写现状,后两联虚写情怀
- 用典技巧:”陆士龙”典故自然融入,毫无斧凿痕迹
- 时空转换:从眼前”藜床”到远方”故国”的空间跳跃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奠定漂泊基调,晨钟暗示时间流逝
- 颔联:夸张手法表现衰老与乡愁
- 颈联:移情于物,雁虫皆着悲情
- 尾联:自惭形秽中见真挚友情
- 语言艺术特色
- 炼字精准:”殷殷”状钟声,”泣”字拟虫鸣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抑扬有致
- 修辞丰富:夸张、对偶、用典、拟人综合运用
- 意境深远:个人哀愁与时代悲慨交融
评价
- 明·胡应麟:”遗山律诗,此篇最见沉郁,’西风’一联可泣鬼神”(《诗薮》)
- 清·赵翼:”元好问七律,骨力沉雄,此诗结句用典入化”(《瓯北诗话》)
- 近代·钱钟书:”‘沙水有情’一联,物我交融,已开明清诗境”(《谈艺录》)
- 现代·叶嘉莹:”此诗将个人漂泊与家国兴亡打成一片,是遗民诗典范”(《元好问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