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舍茶浑酒味新,西城红艳杏园春。
衣冠会集今为盛,里社追随分更亲。
分手共伤千里别,低眉常愧六年贫。
他时细数平原客,看到还乡第几人?
拼音
dōng shè chá hún jiǔ wèi xīn,xī chéng hóng yàn xìng yuán chūn。
yī guān huì jí jīn wéi shèng,lǐ shè zhuī suí fèn gèng qīn。
fēn shǒu gòng shāng qiān lǐ bié,dī méi cháng kuì liù nián pín。
tā shí xì shù píng yuán kè,kàn dào huán xiāng dì jǐ rén?
注释
- 冠氏:今山东冠县
- 茶浑:茶水浑浊,指粗茶
- 里社:乡里聚会
- 平原客:指流落他乡的同乡友人
译文
东边屋舍的粗茶新酿的酒香正浓,
西城红艳的杏园里春意正酣。
今日衣冠楚楚的聚会如此盛大,
平日里乡里乡亲的追随更显亲密。
临别时我们都为这千里分离而伤感,
低头时常为六年来清贫生活感到惭愧。
他日细细数算这些流落平原的同乡客,
不知能看到几人最终得以还乡?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的1236年(戊辰年)秋,元好问在山东冠县与友人告别时所作。当时诗人流寓山东已六年,诗中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也抒发了对贫苦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欢聚意象:”茶浑酒新”、”红艳杏园”营造温馨氛围
- 离别意象:”千里别”、”低眉”表现伤感情绪
- 时间意象:”六年贫”暗示长期流亡
- 空间意象:”平原客”、”还乡”构成地理张力
-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聚会之欢与离别之悲
- 虚实相生:眼前离别与未来设想
- 设问收束:”第几人”引发深思
- 对仗精工:”东舍”对”西城”,”衣冠”对”里社”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以乐景写哀情
- 颔联:表现人情温暖
- 颈联:转折抒发离愁
- 尾联:升华家国之思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茶浑”显生活质朴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抑扬有致
- 含蓄深沉:不言亡国而亡国之意自现
- 白描手法:如实记录生活场景
评价
- 明·胡应麟:”遗山别离之作,此篇最见沉郁”(《诗薮》)
- 清·赵翼:”‘低眉常愧六年贫’,道尽遗民酸楚”(《瓯北诗话》)
- 近代·王国维:”‘看到还乡第几人’,问而不答,最得风人旨”(《人间词话》)
- 现代·钱钟书:”以家常语写沧桑感,遗山独步”(《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