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拼音
chì xiàn shén zhōu zuò lù chén,jīn tāng fēi sù huò qīn xún。
dāng guān bì shì píng shēng chǐ,shì sǐ rú guī shè jì xīn。
wén cǎi shì rén zhī zi zhòng,jiāo péng wú wǒ yǔ jūn shēn。
bēi lái bù dài shān yáng dí,yī yì tóng qīn lèi mǎn jīn。
注释
- 李钦叔:金末官员,与元好问交好,为国捐躯
- 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
- 陆沈:同”陆沉”,指国土沦丧
- 金汤非粟:坚固的城池没有粮食储备
- 山阳笛:典出向秀《思旧赋》,表悼念亡友
- 同衾:同盖一被,形容交情深厚
译文
大好河山就这样沦丧沉没,坚固城池缺粮致祸患频生。
为官逃避责任是我平生耻辱,视死如归才是忠君爱国之心。
你的文采众人都十分推崇,但论交情没人比我与你更深。
悲伤袭来不必等待笛声勾起回忆,一想到曾同被而眠就泪湿衣襟。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是元好问《四哀诗》组诗中的一首,悼念为国捐躯的好友李钦叔。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牺牲的悲痛,也抒发了对金朝灭亡的哀思,展现了元好问作为金朝遗民的复杂情感。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国家意象:”赤县神州”、”金汤”突显亡国之痛
- 气节意象:”视死如归”塑造烈士形象
- 友谊意象:”同衾”表现深厚情谊
- 悼亡意象:”山阳笛”唤起历史共鸣
-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昔日”同衾”与今日”泪满襟”
- 用典自然:”山阳笛”融入无痕
- 对仗精工:”当官”对”视死”,”文采”对”交朋”
- 虚实相生:实写悲痛,虚写回忆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痛陈亡国原因
- 颔联:赞颂友人节操
- 颈联:追忆深厚友谊
- 尾联:抒发深切哀思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陆沈”喻亡国贴切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沉郁顿挫
- 含蓄深沉:借悼友抒亡国之痛
- 白描手法:”泪满襟”直抒胸臆
评价
- 明·王世贞:”遗山哀悼之作,此篇最见气骨”(《艺苑卮言》)
- 清·赵翼:”‘视死如归社稷心’,七字写尽忠烈”(《瓯北诗话》)
- 近代·陈垣:”元好问以诗存史,此作可证金亡之际士人气节”(《元西域人华化考》)
- 现代·钱仲联:”遗山悼亡诗,融个人哀思于家国大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