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泽

元好问

太学声华弱冠驰,青云岐路九霄飞。
上前论事龙颜喜,幕下筹边犬吠稀。
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从来圣牍褒忠义,谁为幽魂一发挥。

拼音

tài xué shēng huá ruò guàn chí,qīng yún qí lù jiǔ xiāo fēi。
shàng qián lùn shì lóng yán xǐ,mù xià chóu biān quǎn fèi xī。
zhuàng zhì xiàng rú tóu suì zhù,chì xīn jī shào xuè zhān yī。
cóng lái shèng dú bāo zhōng yì,shuí wèi yōu hún yī fā huī。

注释

  1. 王仲泽:金末官员,生平不详
  2. 弱冠:男子二十岁
  3. 青云岐路:仕途升迁之路
  4. 相如头碎柱:蔺相如完璧归赵典故
  5. 嵇绍血沾衣:晋惠帝时嵇绍护驾血溅帝衣
  6. 圣牍:皇帝诏书

译文

二十岁时你就在太学声名远扬,仕途扶摇直上如大鹏直冲云霄。
在朝堂议事总能令龙颜大悦,在军帐运筹让边疆战火停息。
你有蔺相如头撞庭柱的刚烈,更怀嵇绍血染龙袍的赤胆忠心。
虽说历代圣旨都会褒奖忠义,可如今谁来为这忠魂仗义执言?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悼念金末忠臣王仲泽的作品。诗中通过历史典故赞美逝者的忠义品格,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敬仰和对朝廷不公的愤懑。

赏析

  1. 意象系统构建
  • 仕途意象:”青云”、”九霄”写年少得志
  • 忠烈意象:”碎柱”、”血衣”凸显气节
  • 朝廷意象:”龙颜”、”圣牍”暗含批判
  • 对比意象:生前荣耀与死后冷落
  1.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前半生辉煌与死后凄凉
  • 用典精当:蔺相如、嵇绍类比贴切
  • 对仗创新:”上前”对”幕下”,突破传统
  • 设问收束:”谁为”增强批判力度
  1.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追忆逝者早年才华
  • 颔联:记述其仕途功绩
  • 颈联:赞颂其忠烈气节
  • 尾联:抒发不平之鸣
  1.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犬吠稀”写边疆安定
  • 炼字传神:”驰”、”飞”显年少有为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沉郁
  • 含蓄深沉:借古讽今不露痕迹

评价

  1. 明·胡应麟:”遗山忠烈诗,此篇最见锋芒”(《诗薮》)
  2. 清·赵翼:”‘谁为幽魂一发挥’,七字问破千古”(《瓯北诗话》)
  3. 近代·王国维:”借王仲泽写尽忠臣命运,遗山史笔”(《人间词话》)
  4. 现代·钱仲联:”以颂为讽,遗山七律独步”(《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