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穗芦鞭一穗尘,西园红艳眼中新。
帽檐分去家家喜,酒面飞来片片春。
梅柳几曾同故事,樱桃才得缀芳辰。
荒城此日肠堪断,老𨚫探花筵上人。
拼音
yī suì lú biān yī suì chén,xī yuán hóng yàn yǎn zhōng xīn。
mào yán fēn qù jiā jiā xǐ,jiǔ miàn fēi lái piàn piàn chūn。
méi liǔ jǐ céng tóng gù shì,yīng táo cái dé zhuì fāng chén。
huāng chéng cǐ rì cháng kān duàn,lǎo què tàn huā yán shàng rén。
注释
- 芦鞭:芦花做的马鞭
- 酒面:酒杯中
- 芳辰:美好的时光
- 老𨚫:年老退隐
- 探花:赏花
译文
春风里策马扬鞭,卷起芦花与尘土纷飞,
西园中红艳的杏花,灼灼绽放在眼前。
家家户户折下花枝插在帽檐,人人欢欣,
片片花瓣飘落酒杯,化作盏中春光。
往日的梅柳何曾有过这般盛景,
新发的樱桃才刚点缀这美好时节。
而如今荒城寂寂,怎不叫人肝肠寸断,
我这白发老者,偏成了赏花宴上的宾客。
背景
此诗作于1240年(庚子年),与第一首为同期作品。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隐居嵩山,诗中通过杏花盛开与荒城景象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亡国之痛。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花卉意象:”红艳”杏花与”梅柳”、”樱桃”对比
- 欢庆意象:”家家喜”、”酒面春”写世俗欢乐
- 荒凉意象:”荒城”、”肠断”突显现实悲凉
- 人物意象:”老𨚫”诗人自我写照
-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杏花之盛与荒城之衰
- 反讽笔法:欢宴场面与断肠心境
- 对仗精工:”帽檐”对”酒面”,”梅柳”对”樱桃”
- 时空跳跃:从眼前春景到历史”故事”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写踏春所见
- 颔联:状民间欢愉
- 颈联:转入历史追忆
- 尾联:抒发遗民悲怆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分去”显花事之盛
- 炼字传神:”飞”字写春光灵动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情感起伏
- 含蓄深沉:乐景写哀情
评价
- 明·胡应麟:”遗山此作,以丽语写哀,最得风人旨”(《诗薮》)
- 清·赵翼:”‘荒城此日肠堪断’,以反差见功力”(《瓯北诗话》)
- 近代·王国维:”‘老𨚫探花筵上人’,自嘲中见大悲”(《人间词话》)
- 现代·缪钺:”借杏花写尽遗民处境,沉痛入骨”(《元好问年谱》)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