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南中杨生玉泉墨

元好问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御团更觉香为累,冷剂休誇漆点成。
涴袖秦郎无藉在,画眉张遇可怜生。
晴窗弄笔人今老,孤负松风入砚声。

拼音

wàn zào xuán zhū yī tuò qīng,kè qīng xīn yǐ yù quán míng。
yù tuán gèng jué xiāng wéi lèi,lěng jì xiū kuā qī diǎn chéng。
wò xiù qín láng wú jí zài,huà méi zhāng yù kě lián shēng。
qíng chuāng nòng bǐ rén jīn lǎo,gū fù sōng fēng rù yàn shēng。

注释

  1. 玉泉墨:用灯煤(烟炱)制成的墨
  2. 客卿:指墨,拟人化称呼
  3. 御团:宫廷用墨
  4. 冷剂:指制墨的配方
  5. 秦郎:秦代制墨名家
  6. 张遇:唐代制墨名家
  7. 松风入砚:指松烟墨研磨时的声音

译文

万座窑灶烧出的黑珠唾手可得,这新制的墨锭却以玉泉为名更显珍贵。
宫廷御墨的浓郁香气反成累赘,莫要夸耀特殊配方能化漆为墨。
秦代制墨的匠人早已无处寻觅,唐代张遇的画眉墨也成绝响。
如今白发苍苍仍在晴窗下提笔,却再也听不到松烟墨入砚的清韵。

背景

此诗作于元好问晚年,借咏新兴的玉泉墨(灯煤墨),表达对传统松烟墨的怀念,暗含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制墨工艺,抒发了诗人的文化情怀。

赏析

  1. 意象系统构建
  • 制墨意象:”万灶玄珠”写制墨场景
  • 历史意象:”秦郎”、”张遇”代表传统
  • 声音意象:”松风入砚”唤起记忆
  • 生活意象:”晴窗弄笔”写晚年生活
  1.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新墨与古法对比
  • 拟人手法:”客卿”称墨显亲切
  • 用典自然:秦郎、张遇典故不着痕迹
  • 对仗精工:”御团”对”冷剂”,”涴袖”对”画眉”
  1.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介绍新墨特点
  • 颔联:评价新旧优劣
  • 颈联:追忆制墨名家
  • 尾联:抒发文化乡愁
  1.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一唾轻”写易得
  • 炼字传神:”涴”字显历史沧桑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思考
  • 含蓄深沉:借墨写文化传承之忧

评价

  1. 明·胡应麟:”遗山咏物,此篇最见寄托”(《诗薮》)
  2. 清·赵翼:”‘孤负松风入砚声’,七字写尽文人雅趣”(《瓯北诗话》)
  3. 近代·王国维:”以小见大,借墨写文化变迁”(《人间词话》)
  4. 现代·钱钟书:”古今制墨之辨,遗山独得三昧”(《谈艺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