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风埃接戍楼,边城三月似穷秋。
人家土屋才容膝,驿路旃车不断头。
随俗未甘尝马湩,敌寒直欲御羊裘。
十年紫禁烟花绕,此日云山是应州。
拼音
píng yě fēng āi jiē shù lóu,biān chéng sān yuè sì qióng qiū。
rén jiā tǔ wū cái róng xī,yì lù zhān chē bù duàn tóu。
suí sú wèi gān cháng mǎ dòng,dí hán zhí yù yù yáng qiú。
shí nián zǐ jìn yān huā rào,cǐ rì yún shān shì yìng zhōu。
注释
- 应州:今山西应县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旃车:毡篷车
- 马湩:马奶酒
- 紫禁:指金朝中都(今北京)
译文
平坦原野上风沙直扑戍楼,边城三月却似深秋般萧索。
百姓土屋低矮仅能容膝,驿路上毡篷车队络绎不绝。
虽入乡却不愿尝试马奶酒,为御寒只盼穿上羊皮袄。
昔日在京城十年繁华似锦,今朝只见应州云山寂寥。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流亡山西期间。诗中通过对比昔日京城生活与眼前边城景象,抒发了亡国之痛和身世飘零之感。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边塞意象:”戍楼”、”驿路”写军事要冲
- 气候意象:”风埃”、”穷秋”显环境恶劣
- 民居意象:”土屋”、”容膝”见民生艰难
- 对比意象:”紫禁”与”云山”形成强烈反差
-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十年京城与今日边城
- 夸张手法:”三月似穷秋”强化感受
- 对仗精工:”人家”对”驿路”,”随俗”对”敌寒”
- 白描手法:如实记录边城见闻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描写边城荒凉
- 颔联:记录民生实况
- 颈联:表达生活不适
- 尾联:抒发今昔之慨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接”字写风沙之猛
- 炼字传神:”绕”字显昔日繁华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沉郁
- 含蓄深沉:亡国之痛寓于景中
评价
- 明·王世贞:”遗山边塞之作,此篇最见沧桑”(《艺苑卮言》)
- 清·赵翼:”‘三月似穷秋’,五字写尽边城苦寒”(《瓯北诗话》)
- 近代·陈垣:”以应州写金源之变,诗史也”(《元西域人华化考》)
- 现代·钱钟书:”今昔对比之强烈,遗山独步”(《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