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元好问

富贵何曾润髑髅,直须淅米向矛头。
血雠此日逢三怨,风鉴生平备九流。
瓢饮不甘颜巷乐,市钳真有楚人忧。
世间安得如川酒,力士铛头醉死休。

拼音

fù guì hé zēng rùn dú lóu,zhí xū xī mǐ xiàng máo tóu。
xuè chóu cǐ rì féng sān yuàn,fēng jiàn shēng píng bèi jiǔ liú。
piáo yǐn bù gān yán xiàng lè,shì qián zhēn yǒu chǔ rén yōu。
shì jiān ān dé rú chuān jiǔ,lì shì dāng tóu zuì sǐ xiū。

注释

  1. 髑髅:死人的头骨
  2. 淅米:淘米
  3. 矛头:指战乱环境
  4. 风鉴:识人能力
  5. 九流:各类人物
  6. 颜巷:指颜回居所,喻清贫
  7. 市钳:集市刑罚,指迫害
  8. 力士铛:大力士酿酒器

译文

荣华富贵何曾滋养过冢中枯骨?乱世求生,只得在刀锋上淘米为炊。
旧恨未消,今又添新仇,半生阅人,尝尽世间百态。
不甘效仿颜回陋巷的清贫自乐,确如楚囚般忧惧市井刑戮。
这世间可有蜀地的烈酒,让我醉倒在力士铛前,一死了之?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借酒抒怀,表达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和对现实的绝望。

赏析

  1. 意象系统构建
  • 死亡意象:”髑髅”、”血雠”显惨烈
  • 生活意象:”淅米”、”矛头”写生存艰难
  • 刑罚意象:”市钳”喻政治迫害
  • 酒器意象:”力士铛”寄托逃避
  1. 艺术手法解析
  • 反诘开篇:”何曾”强化批判力度
  • 用典自然:”颜巷”、”楚人”不着痕迹
  • 对仗创新:”血雠”对”风鉴”,突破传统
  • 夸张收束:”醉死休”显绝望
  1.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批判富贵虚妄
  • 颔联:陈述现实残酷
  • 颈联:表达不甘与忧虑
  • 尾联:抒发绝望之情
  1.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尖锐:”矛头”直指战乱
  • 炼字精准:”润”字写尽富贵无用
  • 音韵顿挫:仄声韵显激愤
  • 直抒胸臆:不加掩饰表绝望

评价

  1. 明·胡应麟:”遗山愤世之作,此篇最见血性”(《诗薮》)
  2. 清·赵翼:”‘醉死休’三字,写尽遗民绝望”(《瓯北诗话》)
  3. 近代·王国维:”以酒写愤,得屈子《离骚》遗意”(《人间词话》)
  4. 现代·钱钟书:”髑髅矛头之喻,古今罕有其匹”(《谈艺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