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拼音
hàn gōng céng dòng bó luán gē,shì qù yīng xióng kě nài hé。
dàn jiàn gū léng shàng jīn jué,qǐ zhī jīng jí wò tóng tuó。
shén xiān bù dào qiū fēng kè,fù guì kōng bēi chūn mèng pó。
xíng guò lú gōu chóng huí shǒu,fèng chéng píng rì wǔ yún duō。
注释
- 伯鸾歌:东汉梁鸿《五噫歌》,讽谏朝廷
- 觚棱:宫阙转角处
- 金爵:铜凤,宫阙装饰
- 铜驼:铜铸骆驼,喻亡国
- 秋风客:指汉武帝(《汉书》典故)
- 春梦婆:典出苏轼,喻富贵如梦
- 凤城:指京城
- 五云:祥云,喻盛世
译文
当年汉宫因梁鸿的《五噫歌》而震动,如今时移世易,英雄也无可奈何。
只见宫殿飞檐上的铜凤依旧昂首,怎知象征国运的铜驼已倒卧荆棘丛中。
得道仙人不会垂顾我这秋风过客,荣华富贵终成春梦一场令人伤悲。
走过卢沟桥忍不住频频回首眺望——往昔京城的天空总是祥云缭绕啊!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离开汴京时所作。诗中通过汉宫典故,抒发了对金朝灭亡的哀思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历史意象:”汉宫”、”铜驼”写兴亡
- 宫阙意象:”觚棱”、”金爵”显昔日繁华
- 自然意象:”秋风”、”荆棘”喻衰败
- 祥瑞意象:”五云”反衬现实凄凉
-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往日祥云与今日荆棘
- 用典密集:四联皆用典而不显堆砌
- 对仗精工:”神仙”对”富贵”,”秋风”对”春梦”
- 以景结情:回首动作收束全篇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借古喻今,叹英雄无奈
- 颔联:宫阙依旧,国运已非
- 颈联:富贵如梦,人生虚幻
- 尾联:离京回望,无限怅惘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动”字显讽谏力量
- 炼字传神:”卧”字写亡国之态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沉郁
- 含蓄深沉:亡国之痛寓于典故
评价
- 明·王世贞:”遗山出都之作,字字血泪”(《艺苑卮言》)
- 清·赵翼:”‘岂知荆棘卧铜驼’,七字写尽亡国景象”(《瓯北诗话》)
- 近代·陈寅恪:”借汉宫写金亡,遗山诗史也”(《元白诗笺证稿》)
- 现代·钱钟书:”五云凤城之忆,盛衰之感淋漓”(《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