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州人本不期,相留相挽忍相违。
携盘渭水空流涕,种柳金陵已合围。
事去恍疑春梦过,眼明还似故乡归。
题诗未要题名字,今是中原一布衣。
拼音
zài jiàn zhōu rén běn bù qī,xiāng liú xiāng wǎn rěn xiāng wéi。
xié pán wèi shuǐ kōng liú tì,zhǒng liǔ jīn líng yǐ hé wéi。
shì qù huǎng yí chūn mèng guò,yǎn míng hái sì gù xiāng guī。
tí shī wèi yào tí míng zì,jīn shì zhōng yuán yī bù yī。
注释
- 邓人:邓州同乡
- 携盘渭水:典出汉代张良在渭水祭祖
- 种柳金陵:典出东晋陶侃在金陵种柳
- 布衣:平民身份
译文
与故乡人重逢本非预料之中,相互挽留却又不忍再度分离。
本想像张良渭水携盘祭祖却空余涕泪,金陵种柳的往事已成围城困局。
往事逝去恍如春梦一场,眼前分明似回到故里。
题诗不必再署姓名,如今我只是中原一介布衣。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流落他乡偶遇同乡时所作。诗中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作为亡国遗民的悲凉心境。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重逢意象:”再见”、”相留”写他乡遇故知
- 历史意象:”渭水”、”金陵”喻故国之思
- 梦境意象:”春梦”写往事虚幻
- 身份意象:”布衣”显遗民处境
- 艺术手法解析
- 用典自然:张良、陶侃典故不着痕迹
- 今昔对比:昔日抱负与今日落魄
- 对仗精工:”携盘”对”种柳”,”渭水”对”金陵”
- 虚实相生:实写重逢,虚写家国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意外重逢的惊喜
- 颔联:历史典故抒怀
- 颈联:人生如梦的感慨
- 尾联:身份认同的悲凉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忍相违”显矛盾心理
- 炼字传神:”恍”字写时空错乱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沉郁
- 含蓄深沉:亡国之痛寓于个人遭遇
评价
- 明·胡应麟:”遗山遇故之作,此篇最见血泪”(《诗薮》)
- 清·赵翼:”‘今是中原一布衣’,七字写尽遗民身份”(《瓯北诗话》)
- 近代·王国维:”以个人遭遇写时代悲剧,遗山独步”(《人间词话》)
- 现代·钱钟书:”渭水金陵之对,古今兴亡之感尽在其中”(《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