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轧旃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戍弓刀。
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
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豺虎欲安逃。
青云玉立三千丈,元只东山意气豪。
拼音
yà yà zhān chē zhuǎn shí cáo,gù guān yóu fù shù gōng dāo。
lián yíng tū qí hóng chén àn,wēi fú xíng rén xì lù gāo。
yǐ huà chóng shā xiū zì tàn,yàn féng chái hǔ yù ān táo。
qīng yún yù lì sān qiān zhàng,yuán zhǐ dōng shān yì qì háo。
注释
- 石岭关:山西要隘,位于太原以北
- 旃车:毡篷车
- 虫沙:典出《抱朴子》,喻战死将士
- 豺虎:喻凶残敌人
- 东山:指谢安隐居地,喻高士
译文
毡车轧轧碾过石槽,古老关隘依旧布满戍卫弓刀。
连绵军营铁骑扬尘遮蔽天日,便服行人沿着高悬小路潜逃。
既已化为虫沙不必自叹,厌倦遭遇豺虎又能逃向何方?
青云中巍然矗立三千丈高峰,原是东山隐士的豪情未消。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途经石岭关时所作。诗中描写了关隘的军事戒备和百姓的逃亡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军事意象:”弓刀”、”突骑”写战备
- 逃亡意象:”微服”、”细路”绘乱世
- 自然意象:”青云”、”东山”喻高洁
- 比喻意象:”虫沙”、”豺虎”表态度
- 艺术手法解析
- 视听结合:车声与尘雾构成场景
- 对比强烈:军阵与逃民形成反差
- 用典自然:”虫沙”、”东山”不着痕迹
- 对仗精工:”连营”对”微服”,”红尘”对”细路”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描写关隘现状
- 颔联:展现军民对比
- 颈联:抒发无奈之情
- 尾联:寄托隐逸之思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轧轧”拟车声生动
- 炼字传神:”暗”字写尘雾之浓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沉郁
- 含蓄深沉:厌战情绪寓于景中
- 深层意蕴探讨
- 空间对峙:军营与小路形成权力差异
- 身体经验:通过”轧轧”声强化现场感
- 历史记忆:”故关”唤起沧桑之感
- 精神寄托:东山意象展现理想人格
评价
- 明·胡应麟:”遗山过隘之作,此篇最见风骨”(《诗薮》)
- 清·赵翼:”‘青云玉立三千丈’,七字尽得隐士气概”(《瓯北诗话》)
- 近代·王国维:”以东山喻志,遗山独得神髓”(《人间词话》)
- 现代·钱钟书:”虫沙豺虎之对,写尽乱世心态”(《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