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阁

元好问

全赵堂堂入望宽,九层飞观尽高寒。
空闻赤帜疑军垒,真见金人泣露盘。
桑海几经尘劫坏,江山独恨酒肠乾。
诗家总道登临好,试就遗台老树看。

拼音

quán zhào táng táng rù wàng kuān,jiǔ céng fēi guān jǐn gāo hán。
kōng wén chì zhì yí jūn lěi,zhēn jiàn jīn rén qì lù pán。
sāng hǎi jǐ jīng chén jié huài,jiāng shān dú hèn jiǔ cháng gān。
shī jiā zǒng dào dēng lín hǎo,shì jiù yí tái lǎo shù kàn。

注释

  1. 龙兴寺阁:位于河北正定,始建于隋
  2. 全赵:指古赵国地域
  3. 金人泣露盘:典出汉武帝建章宫铜人承露盘
  4. 桑海:沧海桑田
  5. 酒肠:指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

登上高阁极目远眺,辽阔的赵国大地尽收眼底,
九层飞檐的寺阁高耸入云,寒意浸透衣襟。
恍惚间仿佛看见红色战旗飘动,疑是旧日军营,
却分明见到铜铸仙人泪落承露盘中。
历经多少沧海桑田的尘世劫难,
面对破碎江山,只恨这忧国愁肠难借酒浇平。
诗人们总说登临远眺是赏心乐事,
请看看这遗迹台前的老树——它见证了多少兴亡!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游历河北时登龙兴寺阁所作。诗中通过登高所见,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灭亡的悲痛。

赏析

  1. 意象系统构建
  • 空间意象:”全赵”、”九层”显视野
  • 历史意象:”赤帜”、”金人”写兴亡
  • 时间意象:”桑海”、”尘劫”叹变迁
  • 自然意象:”老树”见证沧桑
  1. 艺术手法解析
  • 虚实相生:眼前景与历史幻象交织
  • 用典自然:”金人泣露”不着痕迹
  • 对仗精工:”空闻”对”真见”,”桑海”对”江山”
  • 以景结情:老树作证收束全篇
  1.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描写登高所见
  • 颔联:历史幻象与现实
  • 颈联:抒发沧桑之感
  • 尾联:反思登临意义
  1.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堂堂”写地域辽阔
  • 炼字传神:”泣”字活化铜人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沉郁
  • 含蓄深沉:亡国之痛寓于景物
  1. 深层意蕴探讨
  • 视觉政治:”全赵入望”的空间掌控
  • 身体感知:”高寒”的生理体验
  • 历史记忆:”赤帜”唤起战争联想
  • 物证意识:”老树”作为历史见证者

评价

  1. 明·胡应麟:”遗山登高,此篇最见史识”(《诗薮》)
  2. 清·赵翼:”‘江山独恨酒肠乾’,七字写尽遗民心事”(《瓯北诗话》)
  3. 近代·王国维:”以老树证史,遗山诗眼独到”(《人间词话》)
  4. 现代·钱钟书:”金人泣露之喻,古今咏史绝唱”(《谈艺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