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间杨赵提衡早,老去辛刘入梦频。
案上酒杯聊自慰,袖中诗卷欲谁亲。
两都秋色皆乔木,一代名家不数人。
汲冢遗编要完补,可能虚负百年身。
拼音
háng jiān yáng zhào tí héng zǎo,lǎo qù xīn liú rù mèng pín。
àn shàng jiǔ bēi liáo zì wèi,xiù zhōng shī juàn yù shuí qīn。
liǎng dū qiū sè jiē qiáo mù,yī dài míng jiā bù shù rén。
jí zhǒng yí biān yào wán bǔ,kě néng xū fù bǎi nián shēn。
注释
- 辛敬之、刘景玄:元好问友人
- 杨赵:指杨云翼、赵秉文,金代文坛领袖
- 提衡:执掌文衡,指主持文坛
- 两都:指金中都(北京)和南京(开封)
- 汲冢:汲郡古墓,出土《竹书纪年》等古籍
- 虚负:白白浪费
译文
当年杨云翼、赵秉文执掌文坛时,我们都还年少轻狂,如今年华老去,辛敬之、刘景玄常入梦乡。
案头酒杯只能聊以自慰,袖中诗卷又能与谁共赏?
汴梁与燕京的秋色里,只见古木参天,一代文坛名家,屈指可数几人。
汲冢出土的残篇断简尚待补辑,岂能让这百年人生虚度空忙!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怀念已故友人时所作。诗中通过追忆金代文坛盛况和已故友人,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赏析
- 意象系统构建
- 人物意象:”杨赵”、”辛刘”写文坛交游
- 器物意象:”酒杯”、”诗卷”显文人生活
- 自然意象:”乔木”喻文化传承
- 典籍意象:”汲冢”表文化使命
- 艺术手法解析
- 今昔对比:文坛盛衰
- 用典自然:”汲冢”典含而不露
- 对仗精工:”案上”对”袖中”,”酒杯”对”诗卷”
- 虚实相生:实写怀念,虚写责任
- 情感脉络发展
- 首联:追忆文坛往事
- 颔联:抒发孤独情怀
- 颈联:感慨人才凋零
- 尾联:申明文化使命
- 语言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提衡”显文坛地位
- 炼字传神:”频”字写思念之切
- 音韵顿挫:平仄相间显思考
- 含蓄深沉:亡国之痛寓于文化
- 深层意蕴探讨
- 代际意识:从杨赵到辛刘的文坛传承
- 空间记忆:两都乔木的文化象征
- 身体政治:”百年身”的生命意识
- 文化担当:遗编完补的知识分子责任
评价
- 明·胡应麟:”遗山怀人,此篇最见担当”(《诗薮》)
- 清·赵翼:”‘一代名家不数人’,五字写尽文坛沧桑”(《瓯北诗话》)
- 近代·王国维:”以汲冢喻文化传承,遗山卓识”(《人间词话》)
- 现代·缪钺:”虚负百年之问,见遗民文化焦虑”(《元好问年谱》)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