霫川道中

蔡珪

扇底无残暑,西风日夕佳。
云山藏客路,烟树记人家。
小渡一声橹,断霞千点鸦。
诗成鞍马上,不觉在天涯。

拼音

shàn dǐ wú cán shǔ,xī fēng rì xī jiā。
yún shān cáng kè lù,yān shù jì rén jiā。
xiǎo dù yī shēng lǔ,duàn xiá qiān diǎn yā。
shī chéng ān mǎ shàng,bù jué zài tiān yá。

注释

  1. 霫川:古河流名,在今内蒙古一带
  2. 残暑:夏末余热
  3. 断霞:片片晚霞

译文

摇扇已无夏末的余热,西风早晚愈发宜人。
云雾缭绕的群山掩映着客旅之路,炊烟笼罩的树木标记着村落人家。
小渡口传来一声摇橹,片片晚霞中飞过点点归鸦。
诗句吟成于马背之上,竟忘了自己身在遥远天涯。

背景

此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蔡圭出使北方途经霫川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北地初秋风光,抒发了行旅途中的闲适之情。

赏析

  1. 季节转换的敏锐捕捉
    “无残暑”与”西风佳”的初秋特征。这种季候描写,较之概念化叙述更显真切,与欧阳修《秋声赋》的观察力相似。
  2. 行旅图景的层次安排
    “云山客路”的远景与”烟树人家”的近景。这种空间处理,较之平面描写更富立体感,体现金代边塞诗的构图意识。
  3. 声音意象的巧妙运用
    “一声橹”的听觉与”千点鸦”的视觉。这种感官描写,较之单一写景更富生动性,反映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追求。
  4. 语言风格的简淡自然
    “藏客路”的含蓄,”记人家”的白描,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梅尧臣的平淡,又带有北方文学的质朴。
  5. 结构布局的动静相生
    前六句写途中景色,后二句转马上吟诗。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变化,体现”以动结静”的艺术手法。

评价

  1. 元好问评:”‘千点鸦’三字,写尽秋晚神韵”(《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蔡正甫此作,得韦苏州山水清音”(《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在天涯’,悠然不尽”(《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