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通州王倅

蔡珪

长夏少人事,官閒帘户深。
枕凉秋入梦,林密翠交阴。
适欲非吾事,谋閒遂此心。
绝交吾岂敢,觅句识知音。

拼音

cháng xià shǎo rén shì,guān xián lián hù shēn。
zhěn liáng qiū rù mèng,lín mì cuì jiāo yīn。
shì yù fēi wú shì,móu xián suì cǐ xīn。
jué jiāo wú qǐ gǎn,mì jù shí zhī yīn。

注释

  1. 王倅:通州副职官员
  2. 适欲:迎合欲望
  3. 谋閒:谋求闲适
  4. 绝交:断绝交往

译文

漫长夏日少有俗务缠身,官务清闲帘幕低垂幽深。
枕席生凉秋意渐入梦境,林木茂密翠色交织成荫。
迎合欲望本非我所愿,谋求闲适正合此心。
断绝交往岂是我敢为?寻觅诗句方见知音。

背景

此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蔡圭在朝为官时寄给通州同僚王倅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1. 官閒生活的真实写照
    “帘户深”与”少人事”的清静。这种生活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与韦应物”吏舍跼终年”的官况相似。
  2. 季节感受的细腻捕捉
    “枕凉秋”的体感与”林密翠”的视觉。这种感官描写,较之单一写景更富层次,体现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3. 仕隐矛盾的真挚表达
    “非吾事”与”遂此心”的抉择。这种情感抒发,较之含蓄暗示更显力度,反映金代文人的典型心态。
  4. 语言风格的简淡含蓄
    “少人事”的白描,”识知音”的含蓄,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带有北方文学的质朴。
  5. 结构布局的层层递进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这种结构,较之情景混杂更显章法,体现”金源文派”的艺术构思。

评价

  1. 元好问评:”‘翠交阴’三字,写尽夏日清凉”(《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蔡正甫此作,得韦苏州’吏舍跼终年’遗意”(《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识知音’,去留之情见于言外”(《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