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水疏林万木苍,迎轩爽气一襟凉。
有时独听溪舂坐,无事方惊昼景长。
云薄西山聊隐见,烟横白鸟去微茫。
可怜骑省多秋思,拘士安能识大方。
拼音
zhào shuǐ shū lín wàn mù cāng,yíng xuān shuǎng qì yī jīn liáng。
yǒu shí dú tīng xī chōng zuò,wú shì fāng jīng zhòu jǐng cháng。
yún bó xī shān liáo yǐn jiàn,yān héng bái niǎo qù wēi máng。
kě lián qí shěng duō qiū sī,jū shì ān néng shí dà fāng。
注释
- 溪舂:溪边捣衣声
- 骑省:指潘岳,曾任散骑侍郎
- 拘士:拘谨之士
- 大方:大道
译文
疏朗的林木倒映水中显出苍翠,迎窗的秋风灌满衣襟透着清凉。
偶尔独坐聆听溪边捣衣声,闲来无事才惊觉白昼漫长。
薄云中西山时隐时现,轻烟里白鸟飞向渺茫。
可怜潘岳多悲秋之思,拘谨之士岂能领悟大道真章。
背景
此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秋,蔡圭和友人张温仲诗韵的第二首。诗中通过秋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拘泥之士的批评和对自然大道的向往。
赏析
- 秋日气象的精准捕捉
“疏木苍”与”爽气凉”的季候特征。这种环境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与柳宗元”晓汲清湘燃楚竹”的观察力相似。 - 闲居状态的生动记录
“听溪舂”与”惊昼长”的细节。这种生活刻画,较之泛泛叙述更富生气,反映金代文人”闲适求真”的生活态度。 - 哲学思考的含蓄表达
“拘士不识大方”的批评。这种思想表达,较之直接议论更显深刻,体现诗人”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 - 语言风格的清旷含蓄
“云薄隐见”的朦胧,”烟横微茫”的空灵,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王维的清远,又带有北方文学的疏朗。 - 结构布局的由景入理
前六句写景叙事,后二句转哲理批评。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思想性,体现”以诗言志”的创作传统。
评价
- 元好问评:”‘烟横鸟’三字,写尽秋空淡远”(《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后联’识大方’,闲闲公真得庄生齐物之旨”(《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识大方’,见诗人胸次”(《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