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君那肯顾寒乡,试著葭芦拟汶篁。
有若何堪比夫子,虎贲犹想见中郎。
色添新雨帘栊好,声入微风枕簟凉。
他日东堂惭政拙,只将此物当甘棠。
拼音
qīng jūn nǎ kěn gù hán xiāng,shì zhuó jiā lú nǐ wèn huáng。
yǒu ruò hé kān bǐ fū zǐ,hǔ bēn yóu xiǎng jiàn zhōng láng。
sè tiān xīn yǔ lián lóng hǎo,shēng rù wēi fēng zhěn diàn liáng。
tā rì dōng táng cán zhèng zhuō,zhǐ jiāng cǐ wù dāng gān táng。
注释
- 青君:竹的雅称
- 汶篁:汶水之竹
- 有若:孔子弟子
- 虎贲:勇士,此处指蔡邕
- 甘棠:周代召公听政处,喻德政
译文
青竹君子怎肯眷顾这苦寒之乡,姑且种植芦苇权当汶水翠篁。
如同有若岂能比肩孔夫子,虎贲勇士尚可遥想蔡中郎风仪。
新雨润色更添窗棂雅致,微风吹拂声入枕席生凉。
他日若觉东堂政绩拙劣,只把这碧芦当作甘棠留芳。
背景
此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蔡圭在并州(今太原)为官时所作。因当地不宜种竹,诗人种芦苇寄意,表达了对南方竹乡的思念和为政自勉之情。
赏析
- 替代意象的巧妙构思
“芦拟竹”的创造性联想。这种艺术处理,较之直接抒情更显新意,与苏轼”无竹令人俗”的竹文化情结相通。 - 历史典故的贴切运用
“有若比夫子”与”虎贲见中郎”的类比。这种用典方式,较之生硬引用更显文雅,体现诗人”以古喻今”的创作手法。 - 听觉视觉的通感描写
“色添新雨”与”声入微风”的感官交融。这种艺术表现,较之单一描写更富诗意,反映金代诗歌的细腻笔法。 - 语言风格的含蓄典雅
“青君”的拟人,”甘棠”的隐喻,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黄庭坚的典雅,又带有北方文学的质朴。 -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六句写实景用典,后二句转政治抒怀。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思想性,体现”托物言志”的传统手法。
评价
- 元好问评:”‘当甘棠’三字,写尽宦情寄托”(《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蔡正甫此作,得黄山谷《竹颂》遗韵”(《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物当棠’,温柔敦厚”(《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