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阳名迹世人知,太史成书未免讥。
不是道家齐物我,岂容同传著韩非。
拼音
bó yáng míng jì shì rén zhī,tài shǐ chéng shū wèi miǎn jī。
bú shì dào jiā qí wù wǒ,qǐ róng tóng zhuàn zhù hán fēi。
注释
- 伯阳:老子字伯阳
- 太史:司马迁
- 齐物我:道家”万物齐一”思想
-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
译文
老子的声名事迹世人皆知,
司马迁著《史记》将之与韩非同传未免受讥。
若非道家主张万物齐同的境界,
怎会容许法家韩非与老子同列一传?
背景
此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蔡圭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感而作。诗中通过对司马迁将老子与韩非合传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尊崇。
赏析
- 史论观点的鲜明表达
对《史记》体例的直接批评。这种学术见解,较之泛泛议论更显深度,与苏轼《贾谊论》的史论风格相似。 - 思想立场的清晰展现
“齐物我”的道家核心观念阐释。这种思想表达,较之隐晦暗示更显力度,反映金代文人的学术倾向。 - 反问修辞的强化效果
“岂容”的反问增强论证气势。这种修辞运用,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论辩性,体现议论诗的特色。 - 语言风格的简劲犀利
“未免讥”的直率,”齐物我”的凝练,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韩愈的雄辩,又带有北方文学的刚健。 - 结构布局的层层递进
前两句摆现象,后两句析原因。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逻辑性,体现”以诗论史”的构思特点。
评价
- 元好问评:”‘齐物我’三字,道尽庄老精髓”(《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蔡正甫此作,得韩退之《读荀》笔意”(《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著韩非,史识自见”(《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