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觅得钓鱼船,月影江心月在天。
世上不能容此老,画图常看水中仙。
拼音
hán jiāng mì dé diào yú chuán,yuè yǐng jiāng xīn yuè zài tiān。
shì shàng bù néng róng cǐ lǎo,huà tú cháng kàn shuǐ zhōng xiān。
注释
- 太白捉月:传说李白醉后捞月溺亡
- 水中仙:指李白水中捉月的传说
译文
在寒江上寻得一叶钓鱼船,
月影映在江心,明月悬在天。
这世间终究容不下这位狂客,
只能在画中常见他水中成仙。
背景
此诗作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蔡圭题咏李白捉月图时所作。诗中通过李白捉月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诗仙的追慕和对现实的不满。
赏析
- 诗仙形象的浪漫塑造
“钓鱼船”与”水中仙”的意象组合。这种人物描写,较之概念化赞美更富诗意,与李白”散发弄扁舟”的自我形象呼应。 - 现实批判的含蓄表达
“不容此老”的直白控诉。这种情感抒发,较之隐晦暗示更显力度,反映金代文人对李白式自由的向往。 - 虚实相生的艺术构思
“月影江心”与”月在天”的虚实对照。这种空间处理,较之平面描写更富哲理性,暗合李白”对影成三人”的意境。 - 语言风格的清旷超逸
“寒江”的冷峻,”水中仙”的飘逸,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李白的浪漫,又带有北方文学的刚健。 - 结构布局的由实入虚
前两句写画面实景,后两句转精神追慕。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画外求意”的构思特点。
评价
- 元好问评:”‘水中仙’三字,写尽太白神韵”(《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闲闲此作,得李供奉《采莲曲》遗响”(《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常看仙’,仰止之情溢于言表”(《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