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无片瓦足无土,不犯清波过一生。
钓得金鳞便归去,依然明月大江横。
拼音
tóu wú piàn wǎ zú wú tǔ,bù fàn qīng bō guò yī shēng。
diào dé jīn lín biàn guī qù,yī rán míng yuè dà jiāng héng。
注释
- 华亭:今上海松江,以渔隐文化著称
- 不犯清波:不搅动清澈的江水,喻隐居生活
- 金鳞:金色鱼鳞,指珍贵的鱼
译文
头顶无一片瓦遮身,脚下无一寸土地,
就这样不扰清波地度过一生。
钓得一条金鳞鱼便满足归去,
只见明月依旧高悬,大江横亘眼前。
背景
此诗作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蔡圭题咏华亭渔隐图时所作。诗中通过渔父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 隐逸人格的极致塑造
“无瓦无土”与”不犯清波”的对比。这种形象刻画,较之概念化赞美更富冲击力,与庄子”泛若不系之舟”的境界相通。 - 自由境界的诗意呈现
“钓得金鳞便归去”的洒脱。这种生活态度描写,较之直接抒情更显超逸,反映诗人对”得鱼忘筌”哲学的理解。 - 永恒意象的巧妙运用
“明月大江”的亘古不变。这种时空处理,较之单一写景更富哲理性,暗合张若虚”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宇宙意识。 - 语言风格的清空淡远
“无瓦无土”的白描,”明月横江”的空灵,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王维的简淡,又带有北方文学的刚劲。 - 结构布局的由人及天
前两句写隐者生活,后两句转自然永恒。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思想性,体现”以小见大”的艺术构思。
评价
- 元好问评:”‘大江横’三字,写尽隐者胸次”(《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闲闲此作,得张志和《渔歌子》天趣”(《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明月横’,神韵自远”(《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