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曲七首·其六

蔡珪

未识春愁识晓酲,娇啼恰恰似雏莺。
日高阿母嗔妆晚,促画鸦儿转不成。

拼音

wèi shí chūn chóu shí xiǎo chéng,jiāo tí qià qià sì chú yīng。
rì gāo ā mǔ chēn zhuāng wǎn,cù huà yā ér zhuǎn bù chéng。

注释

  1. 晓酲:晨起微醺的状态
  2. 雏莺:幼莺
  3. 鸦儿:指画眉的青黑色颜料

译文

还不懂得春愁却懂得晨起的微醺,
娇滴滴的啼声恰似幼莺初鸣。
日头已高母亲嗔怪梳妆太晚,
催促着画眉却总也画不成形。

背景

此诗作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是蔡圭《画眉曲》组诗的第六首。诗中通过少女晨妆的场景,展现了青春懵懂的特有风情。

赏析

  1. 少女情态的传神刻画
    “未识愁”与”似雏莺”的精准比喻。这种人物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生动,与李清照”倚门回首”的少女形象塑造异曲同工。
  2. 家庭场景的鲜活再现
    “阿母嗔”与”促画眉”的日常细节。这种生活描写,较之泛泛叙述更富生活气息,反映金代闺阁文化的真实面貌。
  3. 青春特质的诗意捕捉
    “晓酲”的朦胧与”画不成”的笨拙。这种情感表达,较之直接赞美更显含蓄,体现诗人对青春美学的独特理解。
  4. 语言风格的清新活泼
    “恰恰啼”的声韵,”转不成”的口语化,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欧阳修词的活泼,又带有北方文学的直率。
  5. 结构布局的由内及外
    前两句写少女状态,后两句转外部互动。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戏剧性,体现”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

评价

  1. 元好问评:”‘画不成’三字,写尽少女憨态”(《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闲闲此作,得晏同叔《破阵子》妙趣”(《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转不成’,天真自见”(《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