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奇鹰,寘穴千仞山。
网罗虽欲施,藤石不可攀。
鹰朝飞,耸肩下视平芜低,健狐跃兔藏何迟。
鹰暮来,腹肉一饱精神开,招呼不上刘表台。
锦衣少年莫留意,饥饱不能随尔辈。
拼音
nán shān yǒu qí yīng,zhì xué qiān rèn shān。
wǎng luó suī yù shī,téng shí bù kě pān。
yīng zhāo fēi,sǒng jiān xià shì píng wú dī,jiàn hú yuè tù cáng hé chí。
yīng mù lái,fù ròu yī bǎo jīng shén kāi,zhāo hū bù shàng liú biǎo tái。
jǐn yī shào nián mò liú yì,jī bǎo bù néng suí ěr bèi。
注释
- 寘穴:筑巢
- 刘表台:典出《后汉书》,刘表曾筑台招鹰
- 锦衣少年:指权贵子弟
译文
南山有只奇异的鹰,筑巢在千仞高山。
虽然有人想张网捕捉,但藤蔓岩石难以攀登。
雄鹰清晨飞翔,耸起肩膀俯视低平的原野,敏捷的狐狸跳跃的野兔能躲藏到何时?
雄鹰傍晚归来,饱食后精神焕发,绝不会应召飞上刘表的鹰台。
锦衣少年们不必费心,鹰的饥饱岂能由你们掌控。
背景
此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蔡圭借咏野鹰抒怀。诗中塑造了孤傲不驯的野鹰形象,寄托了诗人不慕权贵的独立人格。
赏析
- 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
“千仞巢”与”不上台”的孤高形象。这种象征手法,较之直接言志更富艺术性,与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寄托相似。 - 对比手法的强烈运用
“鹰自由”与”少年控”的阶层对比。这种艺术处理,较之单一描写更富批判性,反映金代汉族文人的典型心态。 - 动态描写的生动传神
“耸肩下视”与”腹肉饱”的细节。这种观察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体现诗人”体物入微”的笔力。 - 语言风格的雄健豪放
“不可攀”的决绝,”莫留意”的轻蔑,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韩愈的雄奇,又带有北方文学的刚劲。 - 结构布局的由静入动
前四句静态描写,后六句动态刻画。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戏剧性,体现”以形写神”的构思特点。
评价
- 元好问评:”‘不上台’三字,写尽孤鹰气骨”(《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闲闲此作,得李太白《独漉篇》遗响”(《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随尔辈’,凛然不可犯”(《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