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北潭边,溪流卧衡门。
俗客自不来,好客时开尊。
路人或不知,云是渭南村。
底事半年别,此怀谁与论。
拼音
wǒ jiā běi tán biān,xī liú wò héng mén。
sú kè zì bù lái,hào kè shí kāi zūn。
lù rén huò bù zhī,yún shì wèi nán cūn。
dǐ shì bàn nián bié,cǐ huái shuí yǔ lùn。
注释
- 北潭:具体位置不详,当为诗人居所附近水潭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所
- 渭南村:借指隐士所居,典出《诗经·渭阳》
译文
我的家在北潭旁边,溪水流淌过简陋的门前。
庸俗的客人自然不会来,只有知交好友才会共饮畅谈。
路过的行人或许不知道,都说这里是渭南村般的隐士居所。
究竟为何事半年不见,这份思念能与谁人诉说?
背景
此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蔡圭读唐代戎昱诗后有感而作。诗中通过描写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知交的思念。
赏析
- 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
“溪流衡门”与”俗客不来”的简朴。这种生活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与陶渊明”衡门之下,有琴有书”的境界相似。 - 交友之道的鲜明态度
“好客开尊”与”俗客自避”的对比。这种情感表达,较之含蓄暗示更显文人风骨,反映金代士人的择友标准。 - 地理意象的巧妙借用
“渭南村”的典故化用。这种空间处理,较之直白叙述更富文化内涵,暗含”结庐在人境”的隐逸智慧。 - 语言风格的简淡自然
“卧衡门”的白描,”谁与论”的口语化,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王维的清淡,又带有北方文学的质朴。 - 结构布局的由外及内
前六句写生活环境,后两句转内心独白。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层次感,体现”即景生情”的构思特点。
评价
- 元好问评:”‘渭南村’三字,写尽隐者风致”(《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闲闲此作,得储光羲《田家杂兴》真趣”(《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谁与论’,寂寞见于言外”(《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