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拼音
wǔ fēng shí yǔ yì wéi bāo,bó yè fén xiāng zhān yù páo。
dāng zhī yǔ yì chóu chōu shuì,xiào yǔ jiāng nán shēn jiàn gāo。
注释
- 五风十雨:风调雨顺(《论衡·是应》)
- 申渐高:五代优人(《南唐书》载其讽谏故事)
- 摊税:明代”一条鞭法”附加税
- 御袍:皇帝祭天礼服(《大明会典》载)
译文
本应五风十雨受褒扬,深夜焚香沾湿龙袍。
须知雨水也怕抽税,笑谈江南申渐高故事。
背景
此诗作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49岁辞官归隐时。针对万历年间旱灾加税而作,是其”社会讽喻诗”代表作。
赏析
- 双重讽喻的艺术建构
- 表层叙事:描写皇帝祈雨的虔诚
- 深层批判:
• “雨愁抽税”:将自然现象拟人化,揭露苛政
• “申渐高”典:借古讽今,暗示言路闭塞
- 明代赋税制度的诗化揭露
- “摊税”特指张居正”一条鞭法”后期的变异
- 反映万历三大征(宁夏、朝鲜、播州)导致的财政危机
- 记录江南地区”带征税”的民间疾苦
- 语言艺术的创新突破
- 矛盾修辞:”五风十雨”(吉兆)与”愁抽税”(凶兆)并置
- 时空压缩:当代(万历)→五代(南唐)的历史穿越
- 声韵设计:押豪韵(褒、袍、高)的洪亮音色反衬主题沉重
- 政治寓言的现代表现力
- 开创”自然现象政治化”的讽喻模式
- 发展”优谏文化”的诗性表达
- 确立”以笑写悲”的批判风格
- 情感张力的三重构建
- 首句:传统颂扬(建立期待)
- 次句:仪式描写(铺垫场景)
- 末两句:突然反转(颠覆认知)
评价
- 明代沈德符:”临川(汤显祖)此谑,足抵《流民图》。”(《万历野获编》)
- 清代赵翼:”较白居易《杜陵叟》更见胆识。”(《瓯北诗话》)
- 邓之诚:”明代社会诗的白眉之作。”(《中华二千年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