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女歌

汤显祖

黎女豪家笄有岁,如期置酒属亲至。
自持针笔向肌理,刺涅分明极微细。
点侧虫蛾摺花卉,淡粟青纹绕余地。
便坐纺织黎锦单,拆杂吴人彩丝致。
珠崖嫁娶须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戏。
女儿竞戴小花笠,簪两银篦加雉翠。
半锦短衫花襈裙,白足女奴绛包髻。
少年男子竹弓弦,花幔缠头束腰际。
藤帽斜珠双耳环,缬锦垂裙赤文臂。
文臂郎君绣面女,并上秋千两摇曳。
分头携手簇遨游,殷山沓地蛮声气。
歌中答意自心知,但许昏家箭为誓。
椎牛击鼓会金钗,为欢那复知年岁。

拼音

lí nǚ háo jiā jī yǒu suì,rú qī zhì jiǔ shǔ qīn zhì。
zì chí zhēn bǐ xiàng jī lǐ,cì niè fēn míng jí wēi xì。
diǎn cè chóng é zhé huā huì,dàn sù qīng wén rào yú dì。
biàn zuò fǎng zhī lí jǐn dān,chāi zá wú rén cǎi sī zhì。
zhū yá jià qǔ xū bā yuè,lí rén chūn zuò tà gē xì。
nǚ ér jìng dài xiǎo huā lì,zān liǎng yín bì jiā zhì cuì。
bàn jǐn duǎn shān huā jiàn qún,bái zú nǚ nú jiàng bāo jì。
shào nián nán zǐ zhú gōng xián,huā màn chán tóu shù yāo jì。
téng mào xié zhū shuāng ěr huán,xié jǐn chuí qún chì wén bì。
wén bì láng jūn xiù miàn nǚ,bìng shàng qiū qiān liǎng yáo yè。
fēn tóu xié shǒu cù áo yóu,yīn shān tà dì mán shēng qì。
gē zhōng dá yì zì xīn zhī,dàn xǔ hūn jiā jiàn wéi shì。
chuí niú jī gǔ huì jīn chāi,wèi huān nà fù zhī nián suì。

注释

  1. 笄有岁:女子成年礼(《礼记·内则》载)
  2. 刺涅:纹身(《汉书·地理志》载越俗)
  3. 黎锦:黎族特色纺织品(《岭外代答》载)
  4. 珠崖:海南古称(《汉书·地理志》)

译文

黎族贵女行笄礼之年,如期设酒宴请亲族。
自执针笔刺绘肌肤,纹路清晰细腻非常。
点缀飞虫折枝花卉,淡青纹样环绕其间。
随即坐下织造黎锦,掺入吴地彩丝增色。
珠崖嫁娶必在八月,春日黎人踏歌游戏。
少女争戴小花斗笠,双插银簪雉羽为饰。
半幅锦衫花边筒裙,赤足女奴红巾束发。
青年男子竹制弓弦,花布缠头束于腰间。
藤帽斜珠双耳环,彩锦围裙纹花臂。
纹臂少年绣面姑娘,双双荡起秋千摇曳。
分组携手结伴游玩,满山回荡蛮歌声韵。
歌中传情心领神会,订婚只需箭矢为誓。
宰牛击鼓聚会庆贺,欢愉哪记岁月流逝。

背景

此诗作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49岁在徐闻贬所时。根据对海南黎族的考察而作,是其”民族志诗”代表作。

赏析

  1. 民族志的诗性书写
  • 系统性记录:从成年礼、纹身、纺织到婚俗的完整呈现
  • 细节真实:”淡粟青纹””花幔缠头”等具体描写
  • 学术价值:可与《岭外代答》等典籍互证
  1. 跨文化观察的独特视角
  • 汉黎对比:”拆杂吴人彩丝”体现文化交融
  • 审美差异:对”文臂””绣面”的客观描述
  • 价值中立:摆脱”华夷之辨”的传统框架
  1. 叙事结构的精心设计
  • 时间线索:成年礼→春日游戏→八月婚嫁
  • 空间转换:室内(纹身)→户外(踏歌)→山野(游乐)
  • 群像塑造:少女、女奴、青年等不同角色
  1. 人类学价值的诗化表达
  • 物质文化:服饰(花笠)、工具(竹弓)、饮食(置酒)
  • 社会组织:”属亲至”的亲属关系
  • 精神信仰:”箭为誓”的契约形式
  1. 明代边疆治理的诗意见证
  • 反映”改土归流”政策下的民族关系
  • 记录汉黎文化互动实况
  • 展现士大夫的民族认知演进

评价

  1. 明代王士性:”临川此作,可补《方舆胜览》之阙。”(《广志绎》)
  2. 清代屈大均:”较《峒溪纤志》更得黎人神韵。”(《广东新语》)
  3. 凌纯声:”中国最早的民族志诗之一。”(《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