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拼音
ǒu lái dōng zhè xì tóng zhāng,zhǐ sì nán dōu jiù lǐ láng。
huā yuè zǒng suí qín zài xí,cǎo shū dōu yǔ yìn shèng xiāng。
cūn gē xiǎo rì chá chū chū,shè gǔ chūn fēng mài shǐ cháng。
dà shì shān zhōng hǎo cháng rì,xiāo xiāo yá yuàn yǐn fén xiāng。
注释
- 铜章:县令印章(汉代”铜印墨绶”典故)
- 南都:南京(明代陪都)
- 礼郎:礼部主事(汤显祖曾任南京礼部主事)
- 社鼓:春社祭祀鼓声(《荆楚岁时记》载)
译文
偶然来到浙东担任县令,仍如当年南京礼部闲官。
花前月下总有琴声相伴,草书作品与官印共藏箱中。
晨光中伴着村歌品新茶,春风里听着社鼓尝新麦。
最是山中岁月静好,衙院内隐隐飘着檀香。
背景
此诗作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汤显祖46岁任浙江遂昌知县时。寄赠友人孙世行、吕玉绳,是其”田园宦游诗”代表作。
赏析
- 双重身份的完美融合
- “铜章”与”琴席”:将官员身份与文人趣味巧妙结合
- “印箱”与”草书”:公文与艺术创作和谐共存
- 通过”总随””都与”等关联词,展现仕隐合一的生活状态
- 时空意象的精心安排
- 时间维度:
晨(茶初出)→ 日(社鼓)→ 长日(山中) - 空间转换:
衙院(官方)→ 山村(民间)→ 山中(自然)
- 感官描写的立体呈现
- 听觉:村歌、社鼓、琴声
- 味觉:新茶、新麦
- 嗅觉:焚香
- 视觉:花月、春风
- 修辞艺术的精湛运用
- 对仗:
“村歌晓日”对”社鼓春风”,”茶初出”对”麦始尝” - 用典:
“铜章”暗用汉代县令典故,”礼郎”呼应自身经历 - 叠字:
“萧萧”既写实景又传心境
- 情感表达的层次递进
- 表层:描写县令的日常生活
- 中层:表达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 深层:寄托”吏隐”的理想境界
- 明代士人精神的体现
- 将儒家仕宦与道家隐逸完美结合
- 展现”不以官卑为耻”的洒脱心态
- 反映晚明”大隐于朝”的独特思潮
评价
- 明代沈德符:”临川(汤显祖)吏隐诗,独得晋人风味。”(《万历野获编》)
- 清代袁枚:”较陶潜《归园田居》更多几分官场智慧。”(《随园诗话》)
- 钱穆:”明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诗意呈现。”(《国史大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